“唐山”一词的三个内涵,作为地名,有一个忍痛割爱


唐山‬,今‬河北省‬东部‬城市‬。

其实,唐山的内涵并不只此一个,历史上,先后有三个不同意义的“唐山”出现。

一、本源意义的“山”,在今天唐山市內,现名大城山。

大城山(唐山‬)位于唐山市路北区东南部,陡河西岸,地势北高南低,东陡西倾,东北部尤为陡峭。


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滦州志》修订;也是这一年,清廷批准秦皇岛港开埠,北戴河面向世界辟为旅游度假区。更重要的是,这一年是戊戌年 ,著名的戊戌变法就发生在此一年。

这一版的《滦州志》在前面画页中有唐山图,在“山川”条目下这样记录唐山:

唐山

在亮甲山西二里,周回数里,复岭重冈。其东麓则陡河萦带,有流泉十数道注之。相传后唐李嗣源曾屯兵于此,立石城二百余丈,基址尚在。又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葬于此,后人建庙祀之。山以唐名,实由于此。山有小洞,石色微黑,可充砚材。近年于山之南坡开煤矿(详见矿物)

这一段文字明确指出:现在的大城山,当时名叫唐山,其名来源于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历时14年。李嗣源‬是‬后唐‬的第二个‬皇帝‬。后唐‬疆域‬很大‬,今‬滦州‬一带‬差不多‬是它‬最东面‬的国界‬。李嗣源‬在‬唐山‬建‬大城‬也就‬理所当然‬了。


咱们仔细看看《滦州志》唐山图都画了些什么?

1、兴国寺与姜将军墓,这两个古迹或遗迹现在仍然存在。

2、大城山东麓的“城子”,即城子庄。

唐山曾是丰润与滦州交界的偏远地带,老唐山市最初是由十二个零星分布的村庄发展来的,这十二个村庄一半属于丰润,分别是达谢庄、宋谢庄、王谢庄、老谢庄、郭谢庄、陈谢庄;另一半属于滦州,分别是乔屯、刘家屯、马家屯、城子庄、石家庄(今称石庄)、小佟庄。

城子庄形成于明代初期。现在‬唐山市路北区乔屯街道还有‬城‬子‬庄‬社区‬。

二、由山名转而地名:唐山县和唐山市

(一)、唐山县

金大定年间,中国有了唐山县。它与今天的唐山市毫无关系,而在几百公里之外本省的邢台市(顺德府)。

那里有一座山名尧山,因为它是上古尧帝的封地,故有此名。尧又称唐尧,所以尧山也叫唐山。西汉时期,这里‬设‬柏人县。北魏时期更名为柏仁县,唐代改称尧山县‬。大定中期(大定为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1161年十月至1189年使用,共29年)尧山县被‬改名为唐山县。原因是为了避讳,因为完颜雍的父亲完颜宗辅,死后‬叫‬完颜‬宗‬尧‬,带‬一个‬“尧‬”字‬。

这就是说,早在公元1189年前,一个以唐山为地名的县产生了,它是唐山县,由尧山(又名唐山)变成了县名。

750多年以后,一个工业重镇在冀东崛起了,因为它在唐山脚下,所以叫做唐山镇。这样在同一个河北省(1928年以前称直隶),就有两个以唐山为名的地域,一南一东北,一个叫县,一个叫镇。如果唐山不再迅猛发展,就是一个小镇,两个“唐山”到也相安无事。

客观实际是,唐山的工业尤其是煤炭陶瓷等在国民经济中愈发重要,唐山的发展也愈发强劲。1925年,北洋政府在段祺瑞的统治下,计划将唐山镇升格为唐山市。为了避免唐山市与邢台的唐山县混淆而产生的不便,决策者们计划将唐山县恢复为其历史古名尧山县。1928年,有着750多年历史的唐山县正式更名为尧山县,委屈巴巴地把“唐山”的名字让了出来。再后来尧山县与隆平县合并,成为现在的隆尧县。

我‬对‬尧山县‬的‬印象‬起初‬是来自于‬“尧山壁‬”,70年代‬就‬闻达‬河北省‬的‬作家‬诗人‬。到了‬80年代‬,又与‬邢台‬市属‬的‬隆尧‬师范学校‬的‬同事‬交往‬,多多少少‬了解‬了唐山‬县‬的梗概‬。

(二)、唐山市

在光绪二十四年的《滦州志》“市镇”一节,出现了“唐山集”的名称,它所谓的市镇都是集市,体现着“市”的最初本意。其原文为:

唐山集 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新设煤矿铁路,外商辐辏,食肆纷闐,四九日集。

除了集市,再看看唐山图中有关工矿企业的局部:

1、洋灰窑

洋灰就是水泥,上个世纪,老百姓把水泥叫洋灰还很普遍。

唐山清代的洋灰窑即启新洋灰公司的前身,由唐廷枢于1889年创办,是中国第一家机械化生产水泥的企业。 ‌该企业最初名为“细棉土厂”,隶属于开平矿务局。因产品成本高、质量差,1893年停产。1906年由周学熙接手恢复生产,更名为“唐山洋灰公司”,后定名为“启新洋灰公司”。 ‌

2、火车站和小山

光绪七年(1881年),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正式通车,唐山站为线路的始发终到站。清光绪八年(1882年)初,唐山站正式建成营业,是中国第一个火车站(与胥各庄站齐名),原址在唐山市路南区车站路,站线为两股。


3、西局。AI告诉我说:

西局最初是开滦煤矿的矿区所在地,与东局(局址)形成对应关系。1878年开平矿务局迁至唐山后,西局作为主要矿区持续运营,直至现代仍为唐山矿业公司所在地。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加,二十世纪初,唐山从工业镇逐渐形成一个工业城市。历史上由于唐山地理位置的独特,军事割据的更迭,曾三次建市。1925年7月唐山称市,以唐山镇为区域,并建有唐山市公所机关,管理市内事务,同时‬以‬行政‬方式‬让邢台‬‬唐山‬县‬更名‬ 。不久即以段祺瑞执政府的垮台而告终,但民间仍习惯称其为唐山市;1928年10月,唐山国民党党部拟改唐山镇为唐山市,又因历史的原因,未果;1938年1月28日,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正式明令建唐山市。

上述三个,不管哪一个是唐山建市的公认时间,总之,唐山市出现了。


三、代表“中国”

李小龙1971年上映了一部电影电影《唐山大兄》,唐山大兄的真名叫郑潮安,生活在早期的泰国。他来自唐山。但是这个唐山,可不是挨着我们秦皇岛的那个唐山 ,而是华侨对中国的别称。郑潮安为反抗当地恶霸压迫华侨,挺身而出,旅泰华侨尊称他为唐山大兄。

唐山为什么在海外成了中国的别称,中国人在海外有何以被称作“唐人”?这一切都因为唐朝。

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在宋代时,“唐”就已经成了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历宋、元至明,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一直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不仅以“唐”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国姓氏为“唐姓”,中国衣饰为“唐衣”,中国商船为“唐舶”或“唐船”,而从海舶上转贩到的中国货物则被成为“唐货”。 甚至现代习称的“汉语”,也被宋代海外诸国称为“唐语”,中国人留居海外一年不还者,被称为“住蕃”,而外国人在中国逾年不归,则称“住唐”。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国称之为“唐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历史   唐山   忍痛割爱   地名   内涵   唐山市   中国   洋灰   后唐   大城   城子   光绪   邢台   大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