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下午,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侯光良教授在该校作了题为 “‘采药昆仑’石刻的发现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的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侯光良教授简要梳理了源远流长的昆仑文化,指出《山海经》等古籍中的昆仑是上古神话核心,象征着神性、王权与宇宙中心。
核心发现:扎陵湖畔惊现“采药昆仑”石刻
侯教授重点报告了其团队在黄河源头地区的重大发现。2020年7月,基于对青藏高原古人类活动多沿河湖分布的规律认识,侯教授带队在扎陵湖-鄂陵湖区域考察,团队成员有陈晓良、金孙梅、赵东亮、段荣蕾等人。他们不仅在该区域发现了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包括细石器和古代墓葬),更在扎陵湖畔首次发现了一块刻字石碑。石碑上有清晰可辨的“皇”字等小篆汉字,这无疑是一处新发现的重要文化遗存,令考察队振奋不已。
年代之谜:从元清到先秦的重大推进
侯光良教授介绍,最初他根据史料推测石刻可能属元清时期。但在后续研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研究员根据石刻字体特征及相关史料,提出了一个更惊人的观点:该石刻可能为先秦遗迹,是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派人远赴昆仑山寻找仙药时所留。在讲座现场,侯教授对石刻文字进行了精细解读,支持了这一重要年代推断。
探寻仙踪:路线、交通与历史背景
围绕这块神秘的石刻,侯光良教授深入探讨了诸多问题:秦始皇为何派人寻药?寻药队伍可能选择什么季节、通过何种交通方式(如利用高原岩画反映的牲畜驮运)穿越艰险的青藏高原?他结合高原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历史文献分析认为,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在其健康恶化背景下,秦始皇派人经渭河谷地、河湟谷地(古羌人聚居地,寻药队伍的重要补给点)、共和盆地,最终抵达黄河源区扎陵湖附近,并在此刻石留念。
重大意义:实证古代先民对西部的认知与探索
侯光良教授强调,“采药昆仑”石刻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它的发现不仅明确了先秦时期对黄河源头及昆仑山脉地理位置的认知水平,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对中国西部及青藏高原已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也是古代先民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精神的实物见证。这些对西部地区的探索,为后世著名的唐蕃古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为我国多民族的交往提供了生动的例证。它的发现,必将有力推动青藏地区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文字:梁霞:
图片:侯光良提供:
主编:辛元戎;
总监:王丽一;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