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历史的长河中,1945 年 8 月 15 日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向全国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
消息一经传出,世界为之震动,一组组记录下日本投降后场景的老照片,更是成为了那段历史的生动注脚,其中日本民众跪地痛哭、军官 “切腹自尽” 的画面,让人看了都直呼痛快。
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一名美军战俘从日本镰仓的战俘营走出,他背着简陋的行李,神情憔悴,低着头快速步出战俘营的大门,他在里面遭受过许多饥饿与病痛交织的日夜。
而引人注目的是,一群日军看守在战俘营的大门口,对着离去的美军战俘深深的弯腰鞠躬,曾经的蛮横与冷酷已经一扫而空。
1950年4月,日本民众在码头欢迎被遣返的日军战俘的老照片,镜头中这些战俘很多人胸前还挂着骨灰盒,这都是在战场上或者后来监禁时期死去的日军士兵。
很多民众手中举着旗帜,看起来不是迎接打了败仗的战俘,好像欢迎打了胜仗归来一般,其实他们很多人只是被打怕了,不投降都会死,但并不是认为自己曾经的侵略行为是错的。
9月9日这天,意义非凡,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于南京正式举行,中方代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有条不紊地主持着这场受降仪式。
从现场照片能看到,那些向我方投降的日本士兵,脸上没有丝毫投降后的沮丧或敬畏,反而满是傲慢与不屑的神情。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一户六口之家在院子里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哭声一片,这家人男女老少都在,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年幼的孩子,个个满脸哀伤。
有的低着头,任泪水无声滑落;有的则直接跪倒在地,双手捂脸,仿佛这样就能躲开这残酷的现实,实在难以接受战败的沉重打击。
自明治维新开启后,日本就一头扎进军国主义的歧途,还长期给民众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和皇国史观。
在他们的洗脑教育下,天皇在民众心里成了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代表着国家和民族。
战争时期,日本政府打着天皇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发动侵略战争,把无数无辜民众硬生生拖进了战争的黑暗深渊。
民众怀着对天皇的忠诚和对所谓 “圣战” 的信仰,全力支持战争,他们的儿子、丈夫奔赴战场,许多人因此失去生命。
当战争以失败告终,天皇宣布投降,这对他们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失败,更像是信仰的崩塌。
他们无法接受一直以来坚信的 “正义之战” 最终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收场,对未来感到极度迷茫。
投降的消息传来,民众深知战争的结束并不会立刻改变他们贫困潦倒的生活现状,未来依旧充满不确定性,这种对生活的绝望也促使他们跪地痛哭。
其实日本当初投降的时候,日本民众的表现大多数都是如此,还有更极端的人,选择了剖腹自杀,每一个日本平民都是侵略战争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照片里呈现的是日本战败后,一名军官当众剖腹自杀的场景,只见他神情决绝,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
剖腹本被他们鼓吹为武士道的“荣耀仪式”,可实际上,仅靠剖腹很难快速死去,往往得旁边人再补刀将其杀死,整个自杀过程极其痛苦,实在是一种残忍又扭曲的行为。
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历史上源远流长,是日本武士阶级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武士道强调忠诚、勇气、名誉和牺牲精神。
对于日本军官来说,他们自幼接受武士道教育,将名誉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战争以失败告终后,这些日本军人满心都是挫败感,他们觉得没能达成天皇交托的使命,让国家和军队失望透顶,自己作为军人的名誉也荡然无存。
在武士道精神的扭曲影响下,为了所谓的“挽回颜面”,他们竟觉得切腹自尽是勇敢又体面的做法,于是纷纷选择用这种极端残忍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日本军队内部等级森严,军官对天皇和上级绝对忠诚,战争失败后,军官们觉得自己未能履行对天皇和上级的忠诚义务。
他们认为只有以死谢罪,才能表明自己的忠诚之心,这种忠诚观念在武士道精神的强化下,使得许多军官义无反顾地选择了 “切腹自尽” 这一残酷的方式。
从这里就能看的出来,对于国家的侵略行为,这些民众并没有感到任何愧疚,多年之后,他们甚至不承认这段过去,这样的行为,也体现出了人性的冷漠。
日本在投降之后,这个国家也进入了悲惨时期,绝望充斥着整个日本社会。
如果不是靠着美国在战后的大力扶持,日本想要抚平战败后的伤口恐怕没那么容易,更别说成为现如今亚洲的发达国家之一了。
1945年8月,日本民众跪在地上听着“玉音放送”,当裕仁天皇通过广播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民众们的情绪一下就崩溃了。
男的们面如死灰,女的们抹起了眼泪,在之前的国内的宣传之中,一直宣扬他们是“正义”和“强势”的一方,浑然没有想到现世报会来的那么快。
1945年11月,上海,一位国民政府的人员正在训斥遣返的日侨,镜头中从他的动作来看,显然颇为不客气,而他面前这一排日侨以及行李,稍后都要做细致的检查才能予以放行。
自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所有在华的日军以及日侨,除了战犯需要接受审判之外,其余均予以遣返,而遣返时所携带的物品也均是有严格规定的,所有从中国掠夺的物品一律不可以带走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得知消息的日本士兵集体脱帽默哀,他们一身破旧的军服,列队站在铁丝网前,脸上的表情十分悲痛。
经过多年的战争,他们好像并没有一丝悔过之心,反而为自己侵略的失败而感到难过,像他们这样野心勃勃,不知悔改的“战争贩子”,真的应该放他们回去吗?
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关岛上,一名日军战俘听闻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双手捂住脸,手中纸片不断擦拭着眼泪。
但这不过是虚伪的“鳄鱼的眼泪”,他们流的泪,或许只是因自身失败而哀伤,全然未反思过侵略他国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画面中呈现的是日本国民在听到天皇宣读的投降诏书后的场景,只见他们纷纷面向天皇皇宫所在之处,以不同的姿态表达着复杂情绪。
有的人双膝跪地,额头触地,久久不起;有的人则身体笔直站立,深深弯下腰,呈九十度鞠躬状,现场氛围显得压抑又沉重。
日本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使得民众将国家的荣誉与战争的胜负紧密相连。
他们被灌输了一种观念,即战争的胜利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荣耀,而失败则是莫大的耻辱。
当日本宣布投降,民众觉得国家失去了尊严,他们作为国家的一分子,也深感耻辱,这种强烈的耻辱感让他们难以承受,只能通过跪地痛哭来宣泄内心的痛苦。
1946年,南京,十几名日本战犯接受审判时的场景,他们都集中坐在被告席,身上贴上了各自的编号,审判时他们还穿着军服,他们被控诉参与了对某村庄的屠杀行为。
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大部分的日军主要战犯均接受了审判,然而各国对战俘的态度并不相同,其中苏联是最严厉的。
60万左右的关东军被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力,回来时只有20万,英国和美国则比苏联要温和一些。
其中最人道主义的是中国,二战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只对谷寿夫、田中军吉、向井敏明、野田毅等149人判处了死刑。
从国际形势来看,日本的投降是必然结果,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受重创,此后节节败退。
美军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和先进的军事技术,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对日本本土展开大规模战略轰炸。
从 1944 年 11 月开始,美军轰炸机频繁光顾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在轰炸中化为废墟,大量平民伤亡,工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与此同时,苏联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后,于 1945 年 8 月 9 日对日宣战,百万苏军迅速攻入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形成强大压力。
关东军作为日本陆军的精锐,在苏军的打击下迅速溃败,在亚洲大陆,中国军民经过长期艰苦抗战,也开始对日军展开全面反攻,日军在中国战场陷入困境。
当时日本陷入内忧外患、四面楚歌的绝境,国内资源枯竭、民心涣散,国际上又遭受重创,根本无力再支撑战争,投降成了他们不得不走的唯一道路。
日本投降意义重大,它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落幕,让饱经战火摧残的世界人民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而那些老照片定格的场景,无论是日本民众在战败后的痛苦挣扎,还是军官极端切腹的疯狂举动,都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时刻警醒着我们,和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无比珍贵。
新华社——日军投降图志2020-07-21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