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来,全国房价一路下跌,过去那种买房就能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现在人们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房价跌到底了没有?再过五年,房价又会是什么情况?

这个问题现在问出来,估计不少手里有房的人都会心里一紧。
毕竟前几年还人人觉得买房稳赚的时代,好像不知不觉就变了天。
但要是回头看看2016到2017年那阵子,其实早就有两位地产大佬把话撂在了明面上,只是当时没多少人真当回事。

2016年的一次房地产行业会议上,孙宏斌当着一众同行的面,直接抛出了“房地产市场将持续低迷”的说法。
要知道那时候市场有多火?不少城市的楼盘刚开盘就被抢光,连夜排队买房的人能从售楼处门口绕好几圈。
所以,同行们听了孙宏斌这话,私下里都觉得他是危言耸听,甚至有人觉得他是不是想故意压低市场预期,好自己趁机抄底。
可孙宏斌接下来的操作,却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他开始大量出售公司手里的非核心房产项目,当时有开发商愿意出高价从他手里买那些地段还不错的项目,他都坚决不松口。
不仅如此,融创那段时间拿地的节奏也明显放缓,地产业务一路收缩。
要知道在当时,谁手里的项目多、拿地多,谁就是行业里的“香饽饽”,孙宏斌这种“反向操作”,在当时看来简直是“自断臂膀”。

然而,除了孙宏斌外,差不多同一时期,王健林也说了一句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的话:“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房地产能繁荣50年,中国也不例外。”
说完这句话,王健林转头就开始打包出售海外的地产项目,从伦敦到悉尼,那些曾经被视为万达“海外扩张”标志的项目,一个个被他摆上了货架。

国内的动作更猛,万达当时手里的商业地产项目,还有备受关注的文旅、酒店项目,都被大规模出售。
那时候不少人觉得是万达资金链出了问题,要“跑路”。
可现在回头看,那些当时接手万达项目的企业,后来不少都因为楼市低迷陷入了困境,而万达却因为早早抛售,成功规避了后续的风险。

其实现在回头看楼市的变化,不是突然就冷下来的,而是这二十年里一步步从疯狂走到今天的。
就说北京三环,2000年的时候每平米才3500块,当时不少人觉得“这房子卖这么贵,谁买啊”。
可谁能想到,到了2020年,北京三环的房价直接飙到10万多一平米,足足涨了30倍。

上海浦东也是一样,90年代末的时候,那边不少楼盘也就几千块一平米,那时候浦东还没现在这么繁华,有人觉得“离市中心太远,不值这个价”。
结果后来随着浦东发展起来,房价一路涨到十几万每平米,早期在浦东买房的人,随便一套房都翻了十几倍。
但真正让楼市进入“疯狂模式”的,是2008年后的四万亿刺激政策。

从那之后,全国房价每年都以15%的幅度上涨,不少城市一年一个价,今天不买,明天可能就多花几十万。
那时候老百姓买房有多拼?有人凑遍家里所有亲戚的钱,甚至不惜去借高利贷凑首付,就怕晚了一步没赶上趟。
可谁也没想到,疯狂过后,转折点会来得这么快。

2016年,“房住不炒”的政策开始密集出台。
紧接着,限购限贷政策一步步收紧,不少城市要求社保满几年才能买房,首付比例也提高了不少,以前随便凑点钱就能买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政策一落地,市场瞬间就冷静下来了,以前抢着买房的人开始观望,售楼处的人也明显少了很多。

到了2021年,更关键的变化来了——全国新房和二手房价格首次双双下跌。
这一下,不少人心里开始慌了,以前觉得“买房稳赚”的想法,第一次开始动摇。
更让人担心的是,2021年全国新增人口只有48万,年轻人少了,对房子的需求自然也就降了。
到了2024年,情况更糟,法拍房的数量一下子猛增,不少人因为还不起房贷,房子被银行收回拍卖,市面上的二手房越来越多,价格也压得越来越低。

现在到了2025年,全国房价平均已经跌了23%,三四线城市的情况更惨,不少地方房价直接腰斩,以前180万买的房子,现在90万都很难卖出去。
除了房价下跌,更明显的变化是年轻人的观念。

以前年轻人结婚,买房几乎是必需品,现在不一样了,有数据说50%的年轻人买房只是为了居住,根本不考虑投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租房,他们觉得与其背着几十年的房贷,每个月省吃俭用,不如把钱花在自己身上。
在他们眼里,房子不再是成功的标准,过得开心自在才更重要。

看到现在的情况,再想想孙宏斌和王健林当年的判断,真的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眼光。
要是早几年能听进去他们的话,或许很多人就不会在高位接盘,也不会现在面对房价下跌的压力。
但除了后悔,人们最关心的还是:现在手里180万的房子,再过五年能值多少钱?其实答案没有统一的,不同地段、不同品质的房子,未来的命运差别大着呢。

先说说最让人担心的悲观情景,尤其是在那些人口不断外流的三四线城市,还有一些偏远的人口流出区。
这类城市里,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留在本地的人要么已有住房,要么对新房需求极低。
而且这些房子往往产权剩余年限不足50年,户型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旧设计。
所以,这类房子可能会不断贬值,到时候180万的房子缩水一半都有可能。

再看中性情景,就是那些位于普通地段的房子,不算特别核心,但也不是偏远区域。
这类房区周边有基本的超市、学校,但没有特别突出的配套,小区品质也一般。
要是房产税政策再落地,手里有多套房的人可能会着急抛售,到时候普通地段的房子供应量会增加,价格肯定会受影响。
而且现在政策的重点是防风险,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刺激楼市上涨,所以再过五年,这类180万买入的房子,大概率会跌到100到110万。

当然也有乐观情景,不过只针对那些核心地段的优质房源。
像一线城市的近郊,除了周边配套很完善外,这些区域附近往往有不少高新技术企业。
年轻人就业机会多了,对住房的需求也就能保持稳定,属于真刚需支撑的区域。
再过五年,随着周边配套进一步完善,加上一线城市人口还在缓慢流入,刚需群体持续增加,这类房子大概率能维持在130到150万。
要是市场回暖,价格还有上升的可能性。

但不管是哪种情景,都印证了孙宏斌和王健林之前的判断。
现在房地产“永涨”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以前不管什么房子,买了就能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现在市场已经从“有房就行”转向“好房才值”,就像王健林说的,没有品质和运营的房子,就是一堆钢筋水泥。
选对了房子,它就是你的资产,能帮你保值;选错了,它就是负担,不仅会贬值,还可能砸在手里卖不出去。

最后再给大家提个醒,两位大佬的忠告一定要记牢:现在买房别再想着靠它投资赚钱了,要从自己的居住需求出发。
如果是为了自己住,选个配套完善、品质好的房子,住着舒服,也相对保值;要是还想靠买房投机,那大概率会亏得很惨。
毕竟未来五年,楼市只会更理性,只有真正有价值的好房子,才能在市场波动中站稳脚跟。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