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经营了28年的武汉地标建筑——武商亚贸广场,因近年来客流量稀少导致亏损严重,决定不再续租并注销相关企业。
而这不是个例,仅去年全国就有21家大型商场关门大吉,其中不少是开在上海、广州等这样的一线城市。
即使勉强支撑营业中的购物商场也是门可罗雀,营收跟着缩水。
2015年,全国购物商场的日均客流量为4.7万人,到了2023年,该指标则降到2万人。
曾经热闹非凡的购物商场,如今人们为什么都不愿意逛了?
2025年10月,北京复兴门内大街的北京百盛复兴门店贴出闭店公告,这家1994年开业的外资百货巨头,足足经营了31年,最终还是要在年底落幕。
公告里说闭店是因为战略转型,可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家曾经北京人买进口商品的首选地,已经持续亏损了好几年,连提前终止租约都要支付1170万元罚款。
而上海的闭店潮更猛,短短半年里十家知名商场接连关门,经营28年的太平洋百货徐汇店、曾是潮流地标的静安MOHO商场,还有做高端百货的梅龙镇伊势丹百货,全都没能扛过去。
长沙火车站旁的阿波罗广场更让人唏嘘,这家1998年开业的“三湘第一商圈”地标,撑了27年,最终因为物业陈旧、设施老化和市场变化,在3月宣布闭店改造。
这可不是个别现象,2025年上半年,全国光是运营超10年的老牌商场就集中关闭了40余家。
把超市、服装、餐饮这些相关业态都算上,全国商场相关闭店总数直接冲到11万家。
曾经周末必去的热闹地标,如今要么贴了闭店公告,要么就挂着“招商中”的泛白围挡,连清洁人员都比以前少了一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做过调查,447个商业场所里,空铺数量超过9400个,整体空置率9.1%,要知道5%是盈亏平衡的警戒线,现在都快翻倍了。
就说武汉武昌商圈,光大型购物中心就有8家,总商业面积超120万平方米,一条街恨不得挤三家商场,竞争到什么程度?
有的商场刚开业没两年,因为没人来,只能选择关店,好好的装修就这么浪费了。
为啥大家不爱逛商场了?
首先得说电商的冲击,这太明显了。
2025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3%,也就是说每花四块钱,就有一块钱是在网上花的。
关键是价格还便宜,同样一件T恤,网上卖100块,商场可能就得卖150、200块,差价能有30%-50%,谁愿意多花冤枉钱?
更方便的是即时零售,现在手机上下单,30分钟就能送到家,不用出门就能拿到东西。
连屈臣氏都开始转型,专门做线上订单的“幕后店”从131家扩到394家,就是因为线上订单比线下多太多。
除了电商抢生意,商场自己的成本也压得喘不过气。
像是在一些大城市中,每个月光租金便有着十几万元。
人力成本更吓人,一线城市一个营业员,算上社保、培训,一年成本超10万元,一个2000㎡的连锁超市,得雇50个员工,光工资每个月就得多出几十万。
还有电费,现在零售交易的平均电价,比两年前涨了17%,商场那么大的面积,空调、照明天天开着,每个月电费都是一笔大开销,这些成本最后都得摊到商品上,价格自然降不下来。
更让人提不起兴趣的是,现在的商场长得都一个样。
全国商场品牌重复率超80%,各大知名品牌占据了最好的位置,而小品牌想要在商场卖货,只能缴纳更高的租金,但是也得提升商品价格,这导致消费者进店后,大多只是看看。
就算是一些时尚品牌,试衣间一天能被用200多次,可最后成交的还不到15%,很多人都是去试穿,然后拿着货号去网上搜同款,毕竟网上更便宜。
而且不管去哪个城市的商场,1楼肯定是化妆品专柜,2楼女装,3楼男装,顶楼要么是餐饮要么是影院,走进去就跟复制粘贴似的,消费者早就看腻了。
甚至有些传统商场还抱着老一套的“卖货思维”,里面除了店铺就是过道,连个舒服的休息区都难找,更别说互动场景了,年轻人自然不爱来,他们宁愿去小众买手店、网红市集。
不过也不是所有线下店都不行,有些地方就做得特别好,值得商场好好学学。
比如山姆会员店,不靠低价抢生意,而是搞差异化商品,还提供试吃、送货这些服务。
现在付费会员快900万了,卓越会员续卡率高达92%,平均每个会员一年花1.3万元,这数据比很多商场都好看。
还有胖东来,把服务做到了极致,免费验光、衣物熨烫、宠物寄存,光增值服务就有60多项,人家日均客流量超5万人次,客单价能到320元,比很多大商场都高。
成都太古里也很聪明,不搞千篇一律的高楼,而是把川西老宅和奢侈品店结合起来,成了网红打卡地,日均客流破10万,逛起来既有文化味儿又有新鲜感。
回头再看那些关门的商场,其实不是大家不爱逛街了,而是不爱逛没特色、没服务的商场了。
以前商场靠地段、靠品牌就能吸引顾客,现在不行了,得琢磨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要是还抱着老思路,不解决成本高、同质化的问题,不提升服务和体验,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商场倒下。
毕竟现在的消费者不缺买东西的渠道,缺的是能让人愿意花时间停留的地方,这才是商场真正该思考的问题。
光明网——2025-10-13《商圈经济如何“破圈”?杭州拱墅向“新”而行》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