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不忌嘴,郎中跑断腿”,8月23日处暑,注意5不吃,别大意!

“处暑不忌嘴,郎中跑断腿。”每年一到处暑,就有不少人突然肠胃不适、旧病复发。这节气虽名“暑止”,实则暑气未尽、湿热犹存,若嘴馋几口“错食”,到了秋忙时节,不只身体吃亏,还得老中医费心帮你“收拾残局”。你是真的懂处暑养生?还是被表面的“凉爽”给骗了?


处暑是夏秋之交的关键节点,阳气开始收敛,阴气悄悄生发,身子也悄然过“弯道”。

此时进补要慢,饮食要稳,情绪要缓,作息要顺。吃对了,是润养五脏;吃错了,是添堵添病。

在饮食养生上,可适当食用润燥食物如莲子、百合、银耳,帮助身体从暑热中过度到秋清,为即将来临的燥气打下基础。你可问问自个儿:近来也总感肠胃不舒服、睡眠变浅、口干舌燥了吗?那可就得重点看看下面这五种“别碰的食物”了。


一、 不宜贪凉饮冷,免伤脾阳

这天气稍有凉意,很多人就开始安心喝起冰水、吃起雪糕。以为热退了,其实正中了“外凉内热”的圈套。

脾胃为后天之本,喜温恶寒。冷食刚入口,虽一时畅快,却令脾阳受挫,运化失职,湿气郁而不散。

中医有“寒湿困脾”一说。你是否也常出现腹胀、便溏、四肢困倦?那就很可能是“贪凉过度”,阳气受伤。

切记,处暑后仍忌暴饮冷茶、冷饮,尤其年过五旬,脾胃功能减弱,更需细养温护。


二、 不宜多食粘腻厚味,防伤气机

不少人趁着天气“降温”,开始大啖肥肉、烧烤、糯米点心。这类粘腻之物,最易助湿生痰,堆积中焦。

气机一阻,百病丛生。体内积湿不下,脘腹沉重、舌苔厚腻、晨起没精神,这都是湿气困中的表现。

你有没有发现,每逢饭后打嗝频繁、小腹胀满,就像“东西卡在肚子里”?那可得小心是饮食太重,伤了运化之力。

适宜清淡饮食,多食绿豆、冬瓜、赤小豆之属,既清热又利水,帮助排出多余湿气。


三、 不宜急补辛辣,免火上添火

有人说“贴秋膘”要从处暑开始,其实那是秋深之后的事。此时气未全肃,火气未平,贸然进补辛辣,反成内热之因。

辣椒、烧酒、葱蒜这类食物,虽有发散之效,却容易刺激肠胃,引发上火。

身体里若还有残余暑热,吃进这些刺激之物如同火上添油。你是不是近来嗓子干、口苦、牙龈肿了?先停了辣,再谈调理。

这时候应当食甘淡、养肺润燥之物,百合、山药、白果、藕皆宜柔调气机,说来也简单,就是“降火不压火,助气不催气”。


四、 不吃过夜隔餐,减毒止虚

天虽凉意渐生,但空气中湿度依旧,食物极易变质,凉透后的饭菜,滋生细菌、易寒、易毒。

年纪一大,肠胃抵御力本就差,吃了保存不当的剩饭,很容易出现腹泻、呕吐等表现,耗神伤气。

你或许会说“舍不得倒饭”,其实省了粮食却赔了胃气,划不来啊。

建议中老年朋友,坚持现做现吃,坚决戒掉“冰箱饭、回锅菜”,尤其米饭粥类更易生细菌。


五、 不乱吃瓜果,防生湿化寒

看着市面上瓜果琳琅满目,有些人一天吃仨梨、半个西瓜,以为“自然降火”,却不知反而寒湿内生。

瓜果性寒,尤其西瓜、香瓜既甜又凉,脾胃虚寒者吃后更显乏力、便稀甚至腹痛。

你最近有没有吃完水果腰酸腿软、没有胃口?那不是年纪大,是湿寒内入所致。

这里提醒你,水果要适量,常温食用最宜,多选苹果、枣类这类“平补润燥”食品才合于时。


结语:

处暑节气节气不虚设,节节藏着身心之策。饮食一口错,身体受半秋之害。留言告诉我,你有没有这几种常犯的“饮食毛病”?若有,从今天起改一改,养出顺畅中气的好秋天。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养生   处暑   断腿   郎中   大意   饮食   肠胃   湿气   脾胃   瓜果   食物   身体   暑热   内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