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农民提醒特朗普抓紧时间,美国土安全部却坚持 “关税不能停”,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美国大豆
根据观察者网9月28日报道,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新一季美国大豆已经开始出口了,然而对华销售额这一栏却是零,与去年同期的订单量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美国国土安全部明确表示,即便9月30日后政府陷入停摆,关税征收等 “必要职能” 仍将继续推进。
一边是农民的生存危机,一边是关税的咬牙硬撑,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决策,正将美国拖入 “顾此失彼” 的泥潭。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催促特朗普,称这对美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五级火警”危机。
而且更让美国农民担忧的是,哪怕现在跟中方达成了协议,也赶不上今年的收获季了。
从去年到今年,中国采购美国大豆数量呈下降趋势
美农的焦虑并非没有缘由,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前一直是美国大豆的重要买家,但随着中国采购方向的调整,这一格局已被打破。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采购的大豆总量,突破3000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度降至20年来最低水平。
然而,与美农的困境形成反差的是,特朗普政府对关税政策的 “执着”。
他承认关税政策在短期内,会对美国造成一些影响,但他认为最终美国农民“会因此获得更多的收益”。
美国国土安全部
这一决定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对 “关税增收” 的盲目期待。
此前,美国政府多次宣称,关税收入能有效削减联邦预算赤字,但现实却与预期背道而驰。
高关税带来的并非财政增收,而是全方位的经济反噬。
对美国企业而言,进口原材料成本因关税飙升,不少中小企业被迫缩减产能甚至倒闭。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关税最终转化为商品价格的上涨,推升美国CPI指数,加重生活负担。
更值得关注的是,关税政策与美农困境的矛盾,正逐渐演变为美国社会的治理危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政府一边喊着 “保护农民利益”,一边用关税政策切断农民的海外市场,这种 “自相矛盾” 的决策让民众信任度不断下滑。
在农业大州的最新民调中,特朗普的支持率较上台之初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不少农业州的选民纷纷表示 “不会再支持坚持关税政策的候选人”。
而从长远来看,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选择,正在改写全球大豆贸易格局。
中国与南美国家的采购合作不断深化,巴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阿根廷、乌拉圭等国也在加速完善物流体系,争取更多中国订单。
反观美国,即便未来调整对华贸易政策,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毕竟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南美国家的产能扩张已形成规模效应,美国农民想要重新获得中国买家的信任,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行。
全球航运贸易
如今,美国豆农的“止损黄金期”已经结束,特朗普政府却仍在关税与民生之间摇摆。
如果他不能尽快正视问题,及时调整贸易策略,不仅会让更多美国农民陷入绝境,还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加深远的负面影响。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