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加坡的游泳世锦赛今天就要结束了,本来是运动员们展现实力的时候,但一连串诡异的呕吐事件将体育比赛的氛围搅得凝重又古怪。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不是只有个别的运动员出现这种现象,而是很多世界冠军在参赛后都出现了呕吐现象,新加坡媒体也忍不住质疑。
为什么这种现象只出现在欧美和澳洲运动员身上?只是单纯的呕吐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比赛结束的哨声刚落,德国游泳巨星卢卡斯·马腾斯,本届的400米自由泳冠军还没完全享受胜利的喜悦,就在池边吐了一地,这不是一个人出现了这种情况,澳大利亚名将拉尼·帕力斯特在完成比赛后,还没从水里出来,一名工作人员就迅速递上一个早已备好的呕吐袋。
意大利的奥运冠军马丁内吉也没逃过呕吐的情况,他甚至被剧烈的恶心感折磨了整整一夜,但是这种现象只出现在欧美及澳洲顶尖运动员的身上,美国队、澳大利亚队、德国队、意大利队,这些传统游泳强队的选手们,一个接一个地在赛后出现剧烈呕吐或严重不适。
这不禁让人们“阴谋论”起来,他们不会是“嗑药”了吧?最初的线索指向了世锦赛开赛前两周的泰国普吉岛,当时正在集训的美国游泳队,这支54人的队伍中竟有近半数队员突发大规模呕吐。
但是官方迅速给出的解释是“食物中毒”,理由是队员们可能食用了当地卫生状况不明的街头小吃,这个说法乍一听感觉挺合适,但是总感觉哪里有点古怪,作为世界上最顶尖的职业运动员,在这么关键的备赛期,真的会集体疏于对饮食的管控,导致近30人同时“管不住嘴”?
这本身就挑战着人们对职业体育纪律性的认知,谁能想到这桩发生在普吉岛的“偶发”事件,竟然在新加坡的泳池边“卷土重来”,可是新加坡对食品安全的管控非常严格,城市卫生标准不是泰国所能比的。
因为当地居民常年在外用餐,所以政府对餐饮业的监管力度甚至超越不少欧美国家,在这种环境下,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的概率微乎其微,如果说运动员们在自己国家误食不洁食物的可能性,或许都比在新加坡高,那么“食物中毒”的说法在新加坡赛场上便显得不堪一击。
更奇怪的是这场“怪病”似乎长了眼睛,根据新加坡本地媒体《海峡时报》的披露,除了欧美和澳洲的运动员们受影响,中国队、日本队等大部分亚洲国家的运动员一点事也没有,就连一向以私人俱乐部模式训练的罗马尼亚天才选手波波维奇,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同样的水,同样的空气,可能同样由组委会安排的食物,为何唯独“青睐”欧美澳选手?面对全世界网友们的质疑,新的解释又出现了,澳大利亚队说他们的冠军选手帕力斯特出现呕吐的情况,是因为比赛的时候太紧张、用力过猛导致的生理反应。
可是一位经历过奥运赛场,并且手握接力金牌的世界冠军,会因为一场世锦赛的小组赛而紧张到呕吐不止吗?这种解释不仅没有平息网友们的疑问,反而更添了一丝欲盖弥彰的色彩,德国选手卢卡斯除了呕吐,还出现了心悸和恶心。
美国队的运动员甚至被日本选手目睹在泳池边偷偷呕吐,这种种迹象表明一句简单的紧张或者劳累是根本解释不了的,当所有常规的、官方的解释都显得漏洞百出的时候,网友们都纷纷猜测他们是不是服用了药物,是药物导致的副作用。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些症状与服用某些特殊药物后的副作用高度吻合,如果运动员服用了某种可以强力扩张血管以提升运动表现的药物,它的副作用之一便是引发剧烈的肠胃不适,在游泳这种极限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本来就处于高负荷的状态,血管也会急速扩张,血液被大量重新分配至肌肉,导致胃肠道瞬间缺血缺氧。
等到比赛结束后,身体的压力一下子下降下来,胃肠道也瞬间回血,这种不舒服就会以呕吐的形式喷涌而出,而且他们这种情况,和巴黎奥运会上部分西方泳将身上出现的神秘“紫薯印”联系起来,就会有眉目了。
当然这个猜测无疑是爆炸性的,那就是体育界最敏感的禁区“兴奋剂”,可是掌握话语权的国际反兴奋剂机构,却对这么大规模的异常反应保持着诡异的沉默,既没有选择公开回应,也没有进行专项调查。
这种沉默和他们处理其他案件时的雷厉风行形成了鲜明对比,去年奥运会上,表现正常的中国队,反而是接受兴奋剂检查次数最多的队伍之一,这种赤裸裸的“双标”和区别对待,让“药物副作用”的猜测更具说服力。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网友觉得他们可能是真的吃坏了肚子,那到底是“磕了药”还是吃坏了肚子,咱们也不得而知,毕竟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但是新加坡媒体的质疑无疑是把这个问题摆到了台面上,按照欧美国家以往的作风来看,也许这次和食物中毒的关系可能性不大,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