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 | 他昨晚逝世!曾最先报道南京大屠杀!

11月23日晚,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火(本名王洪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103岁(虚岁)。

王火,江苏如东人,1924年7月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他是四川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四川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编审,四川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1987年春离休。1995年,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火本名王洪溥,之所以改名为“火”,是因为当时社会黑暗,他想要用熊熊燃烧的火焰冲破黑暗,迎来光明。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他崇拜的苏联名作家高尔基有句名言:“用火烧毁旧世界建设新世界”

王火在他的书房

王火以第七名的成绩考取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师从著名学者萧乾,还担任过陈望道的助教。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王火成为全国第一个报道南京大屠杀的记者,写出一系列有关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审判日本战犯的重磅报道。

王火是全国最早报道南京审判与大屠杀案的记者之一。1946年2月,王火前往南京采访日本战犯的审判过程,旁听了对谷寿夫、冈村宁次等人的公审。王火还接连采访了三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梁廷芳、陈福宝和李秀英,写成长篇通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记南京大屠杀中的三个幸存者》,发表之后,轰动一时。

抗战八年,王火亲眼目睹了战与火、血与泪。他下定决心,要用一部长篇小说反映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青年王火

那段时间里,王火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创作了120万字的初稿,原名为《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小说中,在南京大屠杀惨案里,宁死不屈的妇女形象庄嫂,原型就是李秀英。但因在动荡岁月受到批判,王火在无奈和绝望中,将手稿焚毁。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鼓励下,王火重新写作了这部小说。

那时的王火已患上高血压,精力比不上当年。在一次前往出版社的途中,他为救一个大雨里掉进深沟里的小女孩,头部撞到一根钢管,导致颅内出血、左眼视网膜受伤。167万字的《战争和人》三部曲,第二部《山在虚无缥缈间》和第三部《枫叶荻花秋瑟瑟》就是在他左眼失明的情况下完成的

1993年,王火的代表作《战争和人》三部曲合集出版,并于1997年全票获得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如今大师离去

但他留下的作品

将让那段历史被永远铭记

综合 | 锦观新闻 北京日报 红星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历史   昨晚   幸存者   日本   复旦大学   新闻系   战犯   左眼   南京   本名   高尔基   深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