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着平地不走,中国高铁为何偏要选择天价高架桥?难道是嫌钱多?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坐在一路飞驰的高铁上,你望着窗外延绵不断的高架铁路是否也产生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过去的绿皮火车都是在平地上跑,只有逢山遇水才会被迫架桥,而如今的高铁哪怕是遇到平地,也要斥巨资建造高架桥?难道是为了彰显基建水平吗?

比如渝万高铁的蔡家沟15号主墩,单根长达150.5米,相当于50层楼高度。再比如京沪高铁的丹昆特大桥,这些高铁桥墩的造价高达百万,遇到一些需要跨海跨河的地区,造价更是逼近500万大关。

国家烧钱建造高架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长达35年的高铁建设,又为国家社会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高架铁路的缘由

地面线路和高架桥线路的投资成本存在巨大差异,一公里地面线路的造价约为7000万~1亿元之间,高架桥则要达到1.5亿~1.8亿元,二者几乎相差一倍有余。

以北京和广州举例,两市作为中国南北的核心城市,是南北地域的政治经济中心。为了推动南北发展,国家斥资4000亿元,建设了总长2291千米的京广高速铁路,折合下来平均每公里投资1.74亿元,这其中高架桥墩往往能占到总成本的30%~40%之间。

为了保证工程的稳固性,桥墩往往要深入地下超20米,遇到土质松软的区域,深度更是要超过70米,相当于反向建了一座24层的高楼。

至于地面之上,则要因地制宜的根据地形来规划高度。矮的有十米上下,高的能超出百米。最典型的是成贵高铁的香坝河大桥,部分桥墩高度达107米,造价起码上百万,堪称站立的黄金。

密度方面,为了保证高铁列车行驶的稳定性,铁路桥墩的间隔一般是24米或者34米。这代表每一公里铁路,至少需要配套建设30多个桥墩,造价预计起码逼近两三千万。一公里铁路尚且如此,目前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长达4.8万千米,其中高铁桥梁总长度超2.2万千米,涵盖的投资成本更是不计其数。

能让国家拿出如此坚定的投资决心,高架铁路肯定有它的独到优势。首先我们要了解平地铁路轨道的缺点所在,高铁运行速度往往能达到每小时300千米以上,因此在适配铁路时,就存在诸多条件限制,比如轨道坡度要求越小越好,避免列车因坡度较大发生脱轨;轨道曲线也是越小越好,尽可能避免车轮和轨道的摩擦,减少能量损耗,提升运输效率。

但是平地作为一个普遍的地貌环境,如果想要修建出大坡度轨道,就不可避免的会改变周边土壤结构,导致土壤发生塌陷,甚至是沉降现象。沉降一旦出现,铁路轨道就会产生曲线,进而引发脱轨事故,这是令相关部门无法接受的安全隐患。

至于轨道曲线问题,平地的铁路路线向来比较笔直,的确能最大限度保证高铁运输效率。但另一方面平地的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板块之间难免会发生碰撞摩擦,致使地下岩层发生形变,从而增加轨道变形概率,影响高铁的长期运行安全。

比如德国ICE线路就采用了地面方案,结果后期出现千分之四十的陡坡,导致整条线路都被迫降速,为后世提供了一例反面教材。

那高架铁路又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稳定性方面,前文提到过,高铁时速能达到300千米以上米。这个速度表现下,哪怕发生一毫米的轨道沉降,都会引发剧烈的车体晃动。相比之下,高架桥则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自重整体均匀的分摊在桩基之上,不会轻易受到地表因素干扰,能数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平直度。

更致命的拐弯问题上,假设高铁保持300千米的运行时速,那它的安全转弯半径至少要达到7000米,反观普通火车最多只需要1500米。

普通火车可以在拐弯前大幅减速到每小时几十千米,但高铁不行。因此在村落密布的中国东部地区,国家只能通过高架桥的方式,来跨越田地、村庄和丘陵,从而让列车尽可能的保持高速平稳运行。综合稳定性来看,国家巨资建造高架铁路,看似是铺张浪费,其实就是花重金为高铁铺设了一条永不变形、稳定高效的跑道。

稳定安全只是高架铁路诸多优点的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它还能带来省地省钱的好处。很多人只盯着高架铁路的建设成本,其实它所带来的隐性成本收缩是难以想象的。

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每一千米的高铁线路需要经过十多个土地权属单位,涉及拆迁、迁改工程十分复杂,补偿款更是空前巨大。某地区的每亩农村建设地,平均补偿金额要发放80万元,一公里线路要占用50亩土地,折算下来就是4000万起步。

但高架桥只需要腾出桥墩位置即可,所占面积只有平地的1/5,征地成本大幅削减超70%。地面遗留空间,可用于农业、交通通道和绿化等等。

这不单单是一笔经济账,还与国家制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直接挂钩。相关机构计算,仅京广铁路的高架桥建设,就至少腾出了3万亩耕地的使用空间。

如果这部分高铁全部采用平地线路,不仅是对耕地资源的占据,还形成了碍眼的硬隔离带,严重破坏耕地结构。对于当地交通而言,无论是村民还是车辆,都需要另外绕行或者修建涵洞,可谓额外徒增建造成本。

最后就是后期维护,根据国家铁路数据,地面线路每年维护费用是每公里75万,而高铁线路仅需要45万。在生态环境区,高架桥还能最大限度保护当地生态,保留原始植被,为动物的通行留下专属通道。

高铁带来的改变

截止2024年底,中国的高铁总里程已经达到4.8万千米以上,占到全球总里程的70%。从1990年12月正式通过《京沪高铁方案构想》到现在复兴号动车组驰骋在中华大地,4.8万千米不仅是中国高铁发展的见证,更展现了中国在交通现代化进程中坚韧前行的决心。

1997至2007年,中国铁路先后进行了六次提速,将列车平均旅行时速从每小时48.1千米提升到70.18千米。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投用后,将中国列车速度直接拔高到每小时350千米,正式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

高铁开通后,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的时间减少了,游的时间自然会大大增加。盘兴高铁的通车,让贵阳到兴义的通行时长从4小时减少到2小时。

成达万高铁的通行,让成渝双城经济圈实现了一小时直达。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激发了地区的发展动能。有专家研究发现,高铁每投入一个亿,能带来十个亿的关联产业产值,创造600个新就业岗位。

区域经济方面,我们陆续规划了四纵四横、八横八纵的概念,让高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中国城市格局。京广高铁投用后,两地之间的人流增速每年高达7%,经济往来飙升一倍,让沿线28个城市都融入到8小时经济圈。

从秦岭深处到高原冻土,从国内城市群到印尼雅万,高铁向中国和世界人民提交了一份满分的中国答卷。

信息来源:

中国网:4.8万公里高铁,全球70%里程的中国成绩单

常观:为何中国高铁不走平地,要花上亿建高架桥?走桥有何好处?

中国经济时报:高铁:改变的不仅是速度,还有生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科技   高架桥   平地   中国   千米   铁路   桥墩   轨道   线路   国家   造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