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的渤海湾风高浪急,长荣海运的“EVER MILD”号货轮就这样在海上兜兜转转,整整晾了11天。

原因其实很直接,这艘货轮既没有升挂我国的五星红旗,船员证件上还赫然印着“ROC”字样,这些硬伤让它被天津港毫不犹豫地拒绝靠岸。
时间拨回到2019年,台岛和美国签下了108辆M1A2T坦克的采购合同,金额高达405亿新台币。
几年后到了2023年,第一批38辆坦克需要运送到台岛,这笔运输大单落在了长荣的头上。

当时,长荣安排“长锋号”货轮全程关闭了自动识别系统,悄悄地从美国奥克兰港出发,到了台岛后,码头被以“设备保养”为由封闭,卸货全程不让外人插手。
那次操作堪称谨慎,但也正是这套流程,埋下了后面风波的种子。
同年7月,长荣又参与了一次“特殊货运”——从美国运来价值325亿新台币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一共29套。
这次卸货期间,台岛方面干脆全程军事管控,外人别说靠近,连个影都看不见。长荣跟这些军售运输牵扯得越来越深,动作也越来越隐秘。

到了2022年,长荣在大陆港口因为多次没有升挂五星红旗,已经开始遭遇滞留、通关慢等一系列“麻烦”。
其实这已经是个信号,只不过当时没引起足够重视。紧接着2023年,长荣又亮出大手笔,斥资50亿美元向日韩船厂订购24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唯独没有和我国船厂合作。
舆论普遍认为,这不是单纯的市场选择,更像是某种政治姿态。
回到2024年12月,“EVER MILD”号货轮驶向天津港,却被拒绝入港。理由很简单,船上没有五星红旗,船员证件不合规。

货轮在渤海湾原地打转,每天的燃油消耗就要80多万美元,11天下来光是油钱就让长荣心疼不已。据说这次直接损失就突破千万美元。可长荣的麻烦远不止于此。
其实,这艘货轮此前还参与了对台军售坦克的运输,被大陆方面点名关注也是情理之中。
大陆这边的态度很坚决,完全依照《船舶升挂国旗管理办法》和“一个中国”原则处理,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更是直言:“决不允许支持‘台独’、破坏两岸关系的人在大陆赚钱,干‘吃饭砸锅’的事。”一句话点破了所有问题的本质。

这一撞红线的事件很快就引发了连锁反应。携程、美团等主流平台第一时间下架了长荣旗下的巴黎桂冠酒店商品,全国五十多个华人侨团公开抵制,酒店直接损失超过2亿元。
长荣本来打算“两边赚钱”,结果却成了两头不讨好,品牌形象一夜之间跌入谷底。
要说长荣,业务遍及全球,尤其是在两岸航线,航运、酒店、物流、芯片运输等板块都离不开大陆市场。
按理说,这样的企业最清楚大陆市场的重要性。可这几年它的“操作”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先是多次在大陆港口未挂五星红旗,影响通关;又把巨额订单给了日韩船厂,把我国船厂晾在一边;

再加上对台军售运输上屡屡“踩线”,长期抱有侥幸心理,最后终于在天津港“翻了车”。
企业想挣钱很正常,但不能把商业利益凌驾于国家主权和法律法规之上。长荣管理层长期被认为有“深绿”倾向,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到企业决策里,导致它在两岸问题上反复试探底线。
结果,2024年长荣净利润同比下滑30%,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两岸航线受限、大客户流失、市场信心动摇。企业想“吃饭又砸锅”,最后饭也吃不成,锅也碎了。
“EVER MILD”号滞港事件后,长荣的麻烦成倍放大。最先受影响的是旗下酒店业务。巴黎桂冠酒店因为拒绝升挂五星红旗,被全球华人抵制,携程、美团等平台直接把酒店产品下架。

五十多个侨团发起抵制,直接带来上亿元的损失。酒店本来是企业的形象窗口,这下变成了负面典型。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货运主业受到影响,两岸高附加值的芯片、电子产品运输订单锐减,企业的营收大头被“卡脖子”。50亿美元船舶订单没有给我国船厂,等于自己割断了供应链最关键的一环。
外界普遍认为,长荣这不是分散风险,而是主动放弃全球最大船舶市场的成本优势。企业如果在政策底线和商业利益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只能被市场抛弃。

大陆的态度始终清楚,既依法依规处理涉事船舶,也用市场手段惩戒不合规企业。国家利益面前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企业必须遵守我国的《反分裂国家法》和港口管理规定。
只要企业挑战政策底线,必然要付出代价。长荣事件,本质就是一场商业行为碰触国家红线的现实剧,最后由市场和政策共同给出答案。
其实,长荣这次被拒入港并非偶然。早在2022年,它就在大陆港口因为未升挂五星红旗被滞留,通关效率大打折扣。
那时已经有明显苗头,长荣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在2023年和2024年接连踩线:参与对台军售运输、绕开大陆船厂、酒店拒升国旗……这每一步,都把自己推向了风险的深渊。

美国2025年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更加复杂,台海局势也更趋敏感。企业如果在这种背景下还玩“擦边球”,无异于刀尖上跳舞。
长荣参与对台军售运输,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被卷入了国际政治的博弈。企业在风暴中心,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长荣的损失已远不止一艘货轮的滞港。酒店业务受挫,物流主业受限,船舶采购被质疑,合作伙伴信任度下降,企业的每一次“投机”,都在消耗自身的市场信用。
商业世界讲究诚信和规则,企业想在我国市场持续发展,必须尊重“一个中国”原则,这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市场规律。挑战底线,市场和舆论不会手软。

两岸航线对长荣至关重要,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芯片、电子产业链的物流运输,几乎难以替代。大陆市场撑起了企业营收的半壁江山。
可一旦市场信心丧失,订单流失、客户转向、合作终止,企业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长荣的“吃饭砸锅”,伤害的不只是自身利益,更是市场信任。如果继续在政治问题上“走钢丝”,未来面临的约束只会更严厉。
大陆的法律和政策为企业发展划定了明确的界限。长荣事件的处理,既维护了国家主权,也保障了市场秩序。

社会各界广泛支持依法依规管理,企业在我国市场做生意,首先要认清大势,守住底线。
长荣事件本质上是一场商业越界引发的必然结果,事实胜于雄辩,市场用数据和舆论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
企业想活下去、活得好,必须认清大势。创始人张荣发生前曾反复强调,“两岸都是中国人”。
这句话说得直白,企业如果把民族大义放在第一位,市场和消费者自然会给出认可。如果一味追逐短期利益、在大是大非面前摇摆不定,最后只能自食苦果。
参考:长荣货轮入天津港被拒?帮美运坦克入台!损失惨重苦不堪言——凤凰网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