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稀土。”
2025年6月28日,《日经亚洲》爆出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正筹划在年内访华,并将率领数十名美国商界领袖随行。
中美之间刚刚达成的“谅解协议”成为导火索,协议核心内容是中国将加快向美国出口稀土,美方相应取消对华有关限制措施。
特朗普兴奋表态:“我们签了。”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第一时间决定“组团访华”,显然不只是为了礼节性访问,而是要“谈生意”。
这一动向,是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特朗普政府对华策略的一次重大转弯。
6月,中美贸易团队在伦敦完成了第二轮谈判。
这一轮谈得不容易,但好在有成果。
双方最终达成一项“谅解协议”,其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国将依法审批部分稀土出口,对象明确,就是美国的高端制造业——喷气式飞机、风力涡轮机等。
这种情况之下,可是把特朗普乐开了花,25日他就公开对外喜笑颜开的表示,中美已经“签了”。
至于签署的是什么,他还特意卖个关子不提,只是表示接下来美国将对中国开放,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件”!
这场协议背后,是美国制造业在稀土材料上的巨大依赖。
近几年,北约不再满足于大西洋这一亩三分地,开始频频向亚洲伸手。
不少北约国家跟着美国节奏,将目光投向印太,把中国周边当成“战略新舞台”。
甚至一度试图插手中国的台海与南海事务。
但如今局势变了。
特朗普不但公开批评北约“干得太多、花得太少”,还强势要求成员国将军费开支提升到GDP的5%。
而且2025 年 6 月 25 日北约峰会在荷兰海牙落幕,此次峰会通过的联合声明确实仅有约 400 字,且未提及 “印太” 相关内容,也未像上一届峰会那样将中国列为威胁,删除了相关负面表述。
这一转变显然不是巧合,而是特朗普为自己即将开启的访华之行所作的外交铺垫。
毕竟,如果他在北约舞台上仍口出狠话、渲染“中国威胁”,转身就“组团访华”,无异于自我打脸。
先降温,再接触,这正是特朗普在中美博弈中熟练运用的老手法。
就在稀土协议公布不久,中国做出另一个微妙动作。
6月中旬,中国企业和阿根廷达成豆粕采购协议,这是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
豆粕,是美国对华出口的主力农产品之一,美国的中西部农民靠它吃饭。
这笔采购,相当于在美方最敏感的农业领域“扎了一针”。
背后的信号很清楚:中国正在推进原材料进口多元化,降低对美依赖。
中美关系刚刚开始修复,外界原本以为中国会重新打开美国农业市场。
但中国选择阿根廷,表明其策略更成熟、不再单线依赖。
对特朗普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提醒,想要一些东西,必须拿出真东西,而不是空谈“交易”。
5月,特朗普刚带着30多位美国商界巨头访问沙特,那次行程,签下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意向协议。
如今,他打算复制这套模式,搬到中国来。
据《日经亚洲》6 月 28 日消息,美国官员正在为特朗普的访华行程制定计划,今年晚些时候,特朗普或将率领由数十名首席执政官(CEO)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
但说实话,这两件事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沙特确实近年来在外交上“有所转向”,对中国、俄罗斯甚至伊朗都展开了接触,但骨子里,它仍然在安全、军火、金融等层面对美国有较强依赖。
也正因如此,那所谓的“2万亿大单”,本质上更像是沙特和阿联酋联合开出的一张“黄金大饼”,既是姿态,也是投桃报李。
但细看之下,这张大饼猫腻不少。
先说沙特,虽然宣称未来4年要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但它去年全年的GDP也才刚刚过1万亿美元。
难道要拿出60%经济体量往美国砸?这账怎么看都不靠谱。
再说阿联酋,前脚刚和中国签下350亿美元的石化大单,后脚还在推进自主研发7纳米芯片,目标就是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在这种背景下,你真以为它会心甘情愿地“送钱”给美国?
所谓的2万亿承诺,更像是一场光鲜亮丽的秀,是中东土豪们为了稳定大局、博取美方“安全背书”而做出的短期妥协。
而中国,不是沙特。
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强劲的内需市场,也有日益稳固的全球合作网络。
对特朗普来说,想用一套“画饼战术”在中方复制得利的剧本,恐怕难度远比想象中高得多。
颇为有趣的一点是,不少人认为特朗普此次访华时间可能选在9月3日,那天,中国将在北京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阅兵。
从特朗普的个人性格来看,这样的猜测其实并非毫无根据。
一方面,他本人对“凑热闹”“造大场面”一向乐此不疲,甚至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另一方面,更现实的动机可能来自于他对“阅兵”的执念——尤其是在今年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的大阅兵,意外地“翻了车”。
原本希望借此展现美军风采,结果却被网友嘲讽为“真正的250”:松松垮垮的队列、东倒西歪的步伐,连军乐都跑调,场面之混乱让人一言难尽。
如果此时能借机访问中国,不排除特朗普有“取经”的想法:亲自看看中国是如何筹划、组织、执行一场大国级别的阅兵,或许还能学上几招。
为下一场“像样的阅兵”打打基础,挽回点颜面,免得真成了美国历史上的“笑柄”。
而且普京已确定出席,如果特朗普也来,中美俄三国元首将同台。
这对特朗普来说,是一次绝佳的国际舞台。
这场从稀土协议开始的互动,不仅重启了中美对话,也让外界看到了新路线的轮廓。
特朗普不再强调“脱钩”,而是主张“重新组合利益链条”,他想要的不只是资源,更是中美之间新型的“交易关系”。
但这条路不轻松。
农业、科技、金融、安全,每一个领域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国方面也保持高度警惕,强调“听其言、观其行”。
面对特朗普的示好,中方的回应是谨慎的——该合作合作,但不能妥协核心利益。
“大国交往,贵在有节。”
特朗普此番访华,中国没有拒绝,也没有轻信。
双方正在一条充满变量的路径上,摸索着寻找平衡。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
这场谈生意的中方之行,或将成为中美关系的关键拐点。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