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长,在暑假都很头疼手机管理问题,也会因为手机跟孩子发生不少冲突,无外乎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孩子拿到手机,就玩得停不下来,完全不学习,让父母焦虑的心瞬间爆棚;
另一方面是孩子不遵守约定的手机使用规则,把手机藏起来,就是不按规则上交。
这让父母无法忍受,觉得自己已经对孩子玩手机的事实让步了很多,可是让步不仅没有换来孩子的收敛,反而更加得寸进尺了。
在家长咨询关于手机怎么才能让孩子上交的问题时,我会先了解孩子玩手机的详细情况:
孩子有没有情绪障碍?有没有出现厌学,当下的情绪是怎样的?
孩子玩手机是黑白颠倒,每天都无限的玩,还是补课之余放松地玩?
孩子晚上不交手机的动机与原因是什么?是想要手机的自由与掌控权?还是白天没玩够,晚上要趁着父母熟睡后,偷偷地玩?
不同的情况,要不同对待,而且要根据孩子手机成瘾的初始原因来判断,孩子当下是否能放下手机?是否能友好协商。
如果是父母早期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属于高压高控的教育方式,或者早期对孩子的电子产品围追堵截,后边孩子有机会拿到手机不自控后。
孩子此时对手机的依赖与需求,几乎是控不住的。
父母越是强硬的禁止,越是阻止,通过断网断电或抢夺手机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对手机的依赖与成瘾更加剧烈。
此时最好的方式,是弹性微控,而不是硬碰硬跟孩子正面硬刚,就是要夺手机,就是不允许,通过大喊大叫和讲道理或训斥的方式来实现收缴手机。
在答疑家长咨询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因为手机跟孩子发生冲突后,最常见的结果就是:
刚开始家长对于收缴手机的态度非常坚决,孩子强硬发脾气,家长更强硬和发火。
但最终还是没有拗过孩子,孩子通过反锁门,不理父母或大吵大闹或要伤害自己来威胁父母。
父母这时就很害怕,担心孩子会不会情绪不好,会不会YY或者做出什么过激的傻事。
于是,父母就从一个很强硬的态度开始服软,孩子看到父母妥协,就会提更多过多和不讲理的要求。
久而久之,孩子就妥妥拿捏住了父母的习惯做法,从刚开始很嚣张强硬的“老虎”,遇到孩子更加激烈的抵抗与反叛后,一味的妥协的“纸老虎”。
最后的结果是孩子想怎样就怎样,根本不听父母的任何建议,父母一旦强硬或拒绝,孩子就会比父母更强硬。
如果父母想要真正解决手机瘾的问题,切不可粗暴和强硬的禁止,只能弹性微控,从三个方面来戒断和缓冲孩子的游戏瘾:
首先,要了解孩子玩手机的动机与爽点是什么。
孩子玩手机不能一味禁止,要先去了解孩子玩手机的价值点与嗨点。
孩子之所以放不下手机,是因为玩手机时比较轻松,玩的一瞬间会比较爽,既不用动脑子,时间过得也不那么无聊。
刷视频给孩子提供了很多情绪价值,让无趣的时间变得有意思一点。
而玩游戏,则给孩子带来了很多价值感与满足感,以及即时的奖励,这些往往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容易得到。
人人都喜欢即时满足,孩子也不例外。
理解人性,看懂孩子的需求,也就不会那么生气和无法容忍了。
其次,给孩子创造更多空间和时间,在现实中做一些有意思的事。
让孩子放下游戏和手机,禁止不如帮孩子创造机会多在现实中有点事做。
比如引导孩子出门运动,跟孩子聊聊废话,让孩子做点家务或让孩子跟同学一块出去聚聚。
这样孩子的生活变得多元和丰富多彩时,玩手机的瘾就被稀释了,玩手机的时间也变少了。
慢慢就能戒断和自控地玩了。
最后,跟孩子搞好亲子关系,凡事有商量,商量不通事先冷却一下。
家长管理孩子手机,本着一个原则:
先搞亲子关系,再去提建议。如果提建议时,孩子不想听,那就暂时先不提,让问题先存在一会,让改变孩子的意愿先冷却一下。
此路不通时,先不去硬撞,先晾一晾,拖一拖,温和坚定对孩子说:
我先给你时间考虑一下,但原则问题是无法让步的。
给孩子一点思考的空间,不要太心急,也不至于因为着急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冲突化和棘手。
这需要更多的耐心与自我修复的能力,以退为进,缓一缓,静一静,才能等来可商量和转机。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