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宁扩容“亲上加亲”:从千年渊源到数据佐证,嘉祥撤县划区为何势在必行?
文/醉眼朦胧看世界
作为鲁南经济圈核心城市,济宁当前仅辖任城区、兖州区2个市辖区,数量不仅低于省内潍坊(4区)、临沂(3区)等同类地级市,更与“城区常住人口超150万”的Ⅱ型大城市定位不匹配。而嘉祥县与济宁城区的关联,早已超越“邻县”范畴——从千年历史羁绊到如今的“无缝衔接”,再到实打实的数据支撑,都在印证“撤县划区”的合理性。
一、千年渊源:本是“一家人”,历史早绑定
嘉祥与济宁的行政、文化关联,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嘉祥地域属山阳郡,而山阳郡治所就在今济宁城区附近,两地同属一个行政单元;明清时期,嘉祥更是长期隶属于济宁直隶州,民间至今流传“济宁州管嘉祥县,一碗辣汤传两县”的俗语,可见行政归属背后的生活交融早已根深蒂固。
文化上的羁绊更显深厚:嘉祥是“宗圣”曾子故里,济宁则是孔孟文化核心区,两地共同构成“孔孟颜曾”儒家文化圈的重要板块——济宁城区的曾子书院与嘉祥的曾庙,每年联合举办“祭曾大典”,吸引超10万游客跨区参与;就连当地传统戏曲“山东梆子”,济宁城区与嘉祥的剧团也常“搭班子”演出,观众戏称“听戏不用看地名,唱腔都是一个味儿”。
二、数据佐证:3组核心数据,看“同城化”有多近
1. 地理距离:近到“跨区如穿街”
嘉祥县城到济宁主城核心区(任城区太白楼路商圈)直线距离仅12.3公里,驾车走济宁大道+呈祥大道最快21分钟可达,比任城区李营街道到兖州区政府的通勤时间(约35分钟)还短;更有2条公交专线(济宁C606路、C607路)实现“15分钟一班”,日均发车超80班次,全程票价仅2元,比部分城市内公交还便宜。
2. 通勤与消费:超1/5嘉祥人“济宁上班、嘉祥生活”
据济宁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数据,嘉祥县每日往返济宁城区的通勤人数超1.8万人次,占嘉祥县城就业人口的22%——其中,在济宁经开区(紧邻嘉祥)上班的嘉祥人就有8600余人,不少企业实行“济宁总部+嘉祥厂区”模式,员工通勤靠企业班车“无缝对接”;消费端更明显,嘉祥人在济宁城区的日均消费额超480万元,尤其是周末,济宁万达、吾悦广场的停车场里,挂“鲁H·C”(嘉祥牌照)的车辆占比达18%。
3. 产业与资源:72%的石雕、30%的蔬菜,嘉祥“供给”济宁
嘉祥作为“中国石雕之乡”,2024年为济宁城区提供了72%的景观雕塑(包括运河总督署遗址公园石雕、任城湿地公园浮雕等),年产值超3.2亿元;农业上,嘉祥是济宁城区的“菜篮子”,每日供应济宁的蔬菜、肉类超120吨,占济宁城区生鲜市场供应量的30%,部分蔬菜基地甚至实现“凌晨采摘、早市上架”,新鲜度比外地菜高2个等级。
三、生活趣事:数据之外的“无界感”
这些数据背后,是更生动的生活场景:嘉祥马集乡的羊肉汤摊主,每天凌晨3点起床熬汤,5点就会往济宁城区的3家分店送汤,“济宁老顾客就认这个味儿,晚了就卖光”;济宁某中学的老师,家在嘉祥县城,每天骑电动车上班,“走呈祥大道辅道,25分钟到学校,比住济宁高新区的同事还早到”;就连快递小哥都调侃,“送嘉祥县城的件,感觉和送济宁任城区的件没区别,有时还能顺路带个济宁到嘉祥的‘同城件’”。
从千年同属一域的历史,到“20分钟通勤圈”“72%石雕供给”的现实数据,再到“跨区喝羊汤、骑电动车上班”的生活细节,嘉祥与济宁城区的融合早已“水到渠成”。若能通过撤县划区打破行政壁垒,济宁不仅能新增一个市辖区完善城市框架,更能让嘉祥的土地、产业资源与济宁城区的科教、医疗资源深度联动,为鲁南经济圈西部发展注入更强动力——这种“亲上加亲”的扩容,显然是济宁突破发展瓶颈的优选路径。
原载《铃子随笔》微信公众号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