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关爱日 | 孩子的"调皮行为"可能是病!

【来源:临沂疾控】

每年10月30日是

抽动障碍关爱日

孩子频繁眨眼、耸肩、清嗓,甚至突然发出怪声……这些看似“捣蛋”的行为,可能隐藏着一个被忽视的疾病——儿童抽动症。

什么是儿童抽动症

抽动症,又被称为抽动性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特征表现为不自主地出现抽动动作,或发出怪声。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但也可以持续到成年。

抽动症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最常见的2种类型是:

1.运动抽动:如眨眼、耸肩、噘嘴、做鬼脸、点头,以及手部或腿部的不自主运动等。

2.声音抽动:如咳嗽、咕哝、“吱吱声”、吞咽困难或发出其他不自主的声音等。

这些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混合出现,其中运动抽搐常早于语音抽搐。部分抽动症患儿还会合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冲动、强迫症、睡眠障碍等症状。

抽动症的危害

❗1.破坏身体机能

频繁眨眼可造成眼睑充血红肿,喉咙异常发声、阻碍进食、饮水,抽动频繁还会造成肌肉僵硬,有的还会伴有自残等行为。

❗2.造成学习困难

由于频繁地抽动,身体不舒服、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常因为行为无法自控导致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造成学习困难。

❗3.产生社会障碍

如果抽动得不到及时治疗,长期如此,会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不愿与人接触,行为不成熟,影响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如何诊断孩子是否患上抽动症?

1.详细病史

医生会询问孩子和家庭成员关于症状的详细信息,包括何时开始、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身体检查

医生会进行身体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健康问题。

3.观察症状

医生会观察孩子的运动和声音抽动,以判断是否符合抽动症的特征。

注意:确诊抽动症,症状必须持续存在至少一年,以确保症状不是暂时的。研究表明,抽动症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和环境因素有关。

儿童抽动症 如何治疗?

一般根据其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的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对于轻度的抽动障碍患儿,以情绪管理、心理行为干预为主,适当给予观察,并定期随访。

对于中重度患儿,可先尝试非药物干预,包括家长管理培训、学校教育支持、认知行为治疗等。根据疾病的发展情况,行为治疗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

抽动症能治好吗?医生表示,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多数患儿在青春期或成年期会缓解,往后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不过,也有些患儿可能会延续终生,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职业生涯。

如果孩子有抽动症,家长应该怎么做?医生提醒,在家庭环境里,家长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提醒孩子的症状,不要过度关注孩子抽动的症状,以免给其增加精神压力;也不要因为孩子出现抽动的表现而去训斥他,注意语言要和蔼有耐心,多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怪病"

家长们应多多关注

且耐心对待

必要时应及时就医

临沂疾控综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国际诊疗部、健康广东、广西疾控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育儿   调皮   障碍   孩子   症状   儿童   医生   频繁   身体   临沂   怪声   可能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