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 日晚 8 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梦・家国情 ——2025 国庆特别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等多平台同步播出。这场没有流量明星、全外景拍摄的晚会,却在开播后 1 小时内登上微博热搜榜前十,# 央视国庆晚会没有流量明星却看哭了 #话题阅读量迅速破亿。没有炫目的舞台特效,没有提前曝光的豪华阵容,这场打破传统的国庆特别节目,究竟凭什么打动了亿万观众?
今年的国庆特别节目做出了一个大胆尝试:全程采用全外景拍摄。节目组走出封闭的演播厅,走进城市地标与文化遗址 —— 从长城脚下到南海之滨,从敦煌莫高窟到厦门鼓浪屿,真实的山河风光成为舞台背景。于毅、白举纲、胡夏、肖顺尧演唱的《山河颂》,直接将镜头对准新疆独库公路的壮丽峡谷与福建土楼的环形建筑群,歌手们站在悬崖边、稻田里演唱,画面中 “绿水青山” 与 “人文遗产” 交织,网友直呼 “每一帧都是壁纸”。
这种突破背后,是制作理念的彻底转变。总导演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想让观众看到,中国的舞台不止于聚光灯下,更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与 2024 年国庆晚会相比,今年节目取消了 70% 的室内歌舞,转而用 “行走的镜头” 串联起 28 个省市的地标景观。四川大凉山妞妞合唱团与西藏拉萨市珠峰少年合唱团隔空合唱《谁不说俺家乡好》时,孩子们身后的彝族火把节与藏族锅庄舞实景,让 “家乡” 不再是抽象概念。
去流量化则是另一大争议点。节目单中,李宇春、易烊千玺等实力派歌手虽有参演,但更多镜头给了 “非明星”:连续 28 年设计天安门广场国庆花坛的设计师讲述 “每一朵花都是对祖国的告白”,抗战老兵用布满皱纹的手敬军礼,重点工程建设者念出 “我们修的每一米铁路都是国家的脊梁”。这种编排起初引发 “收视担忧”,但数据给出了答案 —— 晚会播出时,CCTV-1 收视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 23%,4-14 岁观众占比提升 6%,15-24 岁年轻群体占比提升 23%,打破 “主旋律节目吸引不了年轻人” 的偏见。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与夫人朱宜萱,结婚 60 年仍在实验室并肩攻关”—— 当这段故事出现在屏幕上时,弹幕瞬间被 “泪目” 刷屏。节目中,82 岁的李德仁展示了夫妇俩共同绘制的 “数字中国” 地图,镜头扫过他们办公桌上的合影:从青年时的黑白照片到如今的彩色合影,背景从简陋的实验室变成国家遥感中心。“我们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用科技守护祖国山河。” 朱宜萱的话让无数网友想起自己的父母。
平凡家庭的故事更具穿透力。种粮能手彭兴辉一家在湖南农田里表演 “丰收舞”,金黄的稻穗间,他的儿子开着智能收割机,女儿用手机直播卖米,老母亲则在田埂上晒谷。“我家 30 亩地,今年收了 2.8 万斤稻谷,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彭兴辉的朴实发言,让 #原来这就是家国同梦# 话题登上热搜。而 “鼓浪屿好小哥” 快递青年服务队的故事,则展现了另一种 “平凡伟大”:20 名快递员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厦门老巷,他们的路线图拼出 “中国” 二字,“我们送的不只是包裹,是千家万户的期待”。
最动人的是跨时空对话环节。情景对话《家・国》中,演员与 “角色原型” 隔空交流:饰演抗战时期通信兵的演员问 93 岁老兵 “我们当年的牺牲值得吗”,老兵回答 “看到你们现在的 5G 手机,值了”;饰演第一代航天人的演员对嫦娥六号科研团队说 “我们当年用算盘计算轨道,你们现在已经登月了”,年轻科研人员含泪回应 “是你们的肩膀让我们看得更远”。这种设计让历史不再遥远,有观众评论:“原来英雄从未离开,他们只是变成了我们。”
“全外景拍摄不是简单换场景,而是让情感有根。” 总导演的这句话,在谭维维演唱《山河击鼓》时得到印证。节目中,她站在黄河壶口瀑布边,身后是百人鼓阵,鼓声与瀑布轰鸣共振,歌词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与实景交融,# 谭维维的鼓点敲在我心上 #话题阅读量超 3.5 亿。技术团队透露,为了捕捉最佳镜头,摄影师在悬崖边架机 8 小时,“每一滴溅起的水珠都是自然的特效”。
细节里的隐喻同样值得玩味。易烊千玺演唱《祝福的心》时,背景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 “绿色长城”——3000 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实景,字幕显示 “这是三代人用 60 年种出的奇迹”;周深的《心同此愿》搭配南极秦岭站开站画面,科考队员在冰原上展开国旗,与歌词 “愿山河无恙,愿家国安康” 形成呼应。这些 “硬新闻” 与 “软情感” 的结合,让观众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看到的成就,背后都是具体的人在奋斗。”
晚会尾声,《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没有采用惯常的明星领唱,而是让北京市总工会职工、重庆大足区群众等普通人站 C 位。当镜头扫过他们手中 “2025” 字样的灯笼时,有网友发现:“每个灯笼上都写着普通人的梦想 ——‘孩子考上好大学’‘爸妈身体健康’‘今年多赚 5 万块’。” 这种 “大时代与小确幸” 的交织,正是 “家国情怀” 最生动的注脚。
“以前觉得国庆晚会是‘必看但不期待’,今年却主动转发给爸妈。”00 后观众小林的评论,道出了许多人的感受。数据显示,晚会播出后,# 我和爸妈一起看国庆晚会 #话题阅读量超 8 亿,不少家庭晒出 “三代同堂看节目” 的照片。文化学者李明评价:“当晚会开始讲述‘你家、我家、他家’的故事,就真正走进了观众心里。”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对 “主旋律表达” 的革新。过去,部分晚会因 “说教感” 遭诟病,而今年节目用 “故事代替口号”:彭兴辉一家的丰收场景让 “乡村振兴” 有了温度,快递小哥的路线图让 “共同富裕” 变得具体。这种转变得到市场认可 —— 晚会相关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累计播放量超 27 亿次,“普通人的家国情怀” 系列片段转发量破千万,有企业甚至联系节目组,希望邀请李德仁夫妇、彭兴辉等担任 “家国情怀推广大使”。
当《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在全国各地响起,这场没有流量明星的晚会,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真正的文化共鸣,永远来自真实的生活与滚烫的人心。或许正如网友所说:“当我们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的父母、邻居、同事,才突然明白 —— 家国情怀不是宏大叙事,它就是每个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
2025 年的这个国庆夜,央视用一场晚会给出了答案:最好的 “国家宣传片”,从来不是刻意的煽情,而是让每个平凡生命都能在时代舞台上,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