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轻岛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不久以前,青岛栈桥的玉米摊前,刘玉荣还只是个每天数着零钱的普通摊主,海风混着玉米香,是她生活的全部。
而现如今,她纵身跃海救人的视频刷爆全网,成了人人称赞的“英雄阿姨”。
可转头,直播间里就飘来“赚快钱”“拿儿子卖惨”的冷言冷语。
从默默营生到万众瞩目,再到被恶意揣度;
这场境遇的反转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无奈?为何挺身而出的善意,总会被裹上怀疑的外衣?
事件的起因,还是要从今年7月的一次意外说起。
7月7日,山东青岛栈桥旁,刘玉荣刘阿姨如往常一样支起了摊子。
此时正是旅游旺季,主营玉米、冷饮的她,期待着今天能有个好收入。
就在阿姨正忙碌于摊位的营生时,一声声凄厉的呼救从不远的海岸边传来!
刘阿姨赶忙放下手头的活计,与围观众人赶往事发岸边。
只见在波浪之中,有一个年轻女子在水面上漂浮,一看就是试图自救未成,身体已经陷入脱力状态!
再加上面部朝下,呼吸不畅,女子的性命可谓危在旦夕!
见到惨剧即将发生在自己的眼前,刘阿姨顾不得犹豫,纵身扎入起伏不定的海面。
可即便有着过人的游泳本领,刘阿姨还是不敢托大。
相较于陆地施救,救助落水者显然更加危险。
水的阻力、翻涌的浪花,以及落水者应激之下,对施救者施加的阻碍,都是其救助中潜藏的危害。
更何况,此时已经年数已高的刘阿姨,体力远不胜于曾经年轻时。
她只是靠近落水者,体力就已经逐渐不支!
此时不要说救人上岸,就连刘阿姨都自身难保!
“阿姨!接着!”
就在这关键时刻,不知是哪位好心人,向刘玉荣扔来了一个救生圈。
有了救生圈的浮力,加上危急情况下的韧性,刘阿姨强咬牙关,渐渐向岸边靠拢。
在众人七手八脚的帮助下,终于将两人扶上了岸。
事后,在医生及时地抢救之下,落水女子恢复了意识,身体已无大碍。
清醒的她,也向众人讲述了落水的原因。
原来,这位女子是一名前来旅游的大学生,因手机意外落水,心急如焚的她,不小心跌落水中。
而在她清醒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拿着礼品,找到了救命恩人刘玉荣。
面对落水女子的千恩万谢,质朴的刘玉荣倒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事后有人问起她见义勇为时的心理动机,这位淳朴的摊主只是摆摆手:
“没啥特别的想法,救了她,我这一辈子不会感到遗憾。”
而当阿姨的言行被发到网上后,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
网友感动于阿姨的仗义出手,纷纷对其竖起大拇指,大加赞赏!
许多官媒、公益机构更是大肆报道,宣传、赞赏阿姨的见义勇为事迹!
可在这一片赞美声背后,一些令人恶心的现象,正在不断出现。
在事情发生后,山东青岛政府,以及阿里公益,纷纷向阿姨送来表扬和感谢。
这其中不仅有见义勇为的英雄称号,更有实际的物质奖励。
而对于阿姨来说,见义勇为的她,也看到了一个新机遇。
刘玉荣膝下一女一儿,女儿虽然成家有了孩子,但儿子却身患重度胰腺炎。
这些年给儿子治病,让老两口掏空了积蓄。
眼下因救人爆火的她,正是流量激增的好时机。
渐渐的,刘玉荣开始在网上搞起了直播。
她本人虽然不识字,但在女儿的帮助下,也能和网友们聊聊天。
而对于她的家庭而言,直播的收益也确实能缓解一定的困难。
可谁曾想,正是这开播的举动,让许多不怀好意的人抓到了“把柄”。
渐渐地,在刘玉荣直播间中,出现了很多不好的声音。
有人质疑刘玉荣说一套做一套,趁着热度赚快钱。
有人则抨击二老的一双儿女,指责其用老人的名头牟取利益!
虽然这些不友善的声音,在大多数知情网友的支持声中翻不起怎样的风浪。
但这种抨击情况的出现,还是让老人十分伤心。
眼看着有人让好人“流血又流泪”,一些官媒坐不住了。
新京报、极目新闻等诸多大型媒体,纷纷发表文章,抨击这种网络黑嘴、键盘侠的行为。
与此同时,刘玉荣的女儿也坚称,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番坚决表态,自然引得网友拍手称快。
文章节选
而对于刘玉荣来说,这些污言秽语只是个例。
她用她生活的变化,向广大的社会证明,善良其实也是会流动的。
随着刘玉荣见义勇为的事迹不断传播,她的小摊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只是在日益光顾的顾客中,一种奇特又暖心的现象开始出现。
一些顾客开始频繁照顾阿姨的生意,并用高价购买了阿姨的商品。
这些10元、20元的款项,涌进了阿姨的钱包。
更有甚者,甚至直接撇下数十元转头就走,什么东西都没拿。
面对这种情况,刘玉荣也是哭笑不得。
她虽然没办法一一退款,但也绝非让人空手而归。
许多撇钱就走的顾客,被她强塞了一些饮料和食物。
这种超出经济规律的买卖,实际上便是善意流通的象征。
刘玉荣选择奋不顾身,挽救一条即将消亡的生命。
而知情的大众,也愿意以这种超过商品价值的手段,向困难的阿姨捐款。
当然,刘玉荣也不止是善意的承受者。
她曾在私信中帮助过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即便自家不富裕,她也要挤出一部分钱财,帮助这个同样深陷泥潭的家庭。
这份淳朴且含蓄的善意流转,才是整个故事最动人的片段。
刘玉荣的日子,还在玉米摊的热气里继续。
从纵身跃海的惊心动魄,到直播间里的委屈落泪,再到被网友用“多付钱”“强塞感谢”温柔包裹;
她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善意的韧性,哪怕被质疑划伤,也能在陌生人的温暖里慢慢愈合。
如今,她会把顾客多给的钱换成玉米塞回去,也会悄悄给困境中的人转去攒下的零钱。
这哪里是简单的“好人有好报”,分明是善意在人间的接力!
她递出的光,被接住了,又照亮了更多地方,而那些流动的温暖,注定比海浪更长久。
部分参考资料
新京报:跳海救人的“玉米阿姨”遭网络恶评,女儿:必要时将采取法律手段
澎湃新闻:“玉米阿姨”,家乡人来了!
阜阳发布:50多岁,跳海救人!是她,阜阳“玉米阿姨”!
百度百科
图片源自网络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