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美国中西部的玉米地里炸开了锅。距离大豆收获期仅剩一周,近3000万吨大豆仍躺在仓库里无人问津,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约翰・达菲开着拖拉机堵在州政府门口,车身上“特朗普毁了我们”的标语格外刺眼。
这群曾把特朗普送进白宫的铁杆票仓,如今成了最愤怒的抗议者。而大洋彼岸的中国海关数据给出了答案: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大豆订单归零,这是近30年来首次出现的景象。
直到美国豆农围堵政府的画面传开,人们才恍然大悟:这场骂战的背后,是有人被抢了蛋糕。
故事得从2004年那场“大豆战争”说起。彼时国际粮商联手炒作,大豆价格先暴涨后暴跌,中国90%的大豆企业应声倒闭,仅剩的97家压榨厂有三分之二被外资控股。
恶果在2008年彻底爆发:国际大豆价格每涨一分,国内豆油就跟着涨价,豆粕带动猪肉价格飙升,当年食品CPI突破23%,“豆你玩”成了通胀的代名词。
更狠的是,价格暴跌时农民血本无归,中国陷入“涨也亏、跌也亏”的死局。
最致命的是资源瓶颈,中国大豆自给率始终超不过20%,每年1亿吨的进口量占全球贸易的60%。失去本土企业缓冲后,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十年暴涨三倍,豆油价格从7元飙到13元,中国市场成了西方资本的提款机。
2010年,重庆粮食集团带着57.5亿元远赴巴西,买下300多万亩土地想自建农场。可算盘刚打响,西方就祭起“环保大棒”——2006年成立的“负责任大豆圆桌会议”搞起双重标准:欧美企业的种植就是“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刚买地就被扣上“毁林凶手”的帽子。
数据不会说谎:中国在巴西拥有的土地不足欧美日总和的1%。眼看直接买地走不通,中国迅速换了打法。
2014年,中粮集团砸下40亿美元并购荷兰尼德拉、香港来宝农业,一夜之间掌控了巴西的农场、码头和压榨厂,成为南美第四大粮商。
这步棋堪称教科书级阳谋:不抢土地,转而给巴西农民送种子、化肥、农机,帮他们建桑托斯港,打造从种植到出口的全产业链。
巴西大豆产量从1.3亿吨飙升至1.7亿吨,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出口国——没人能拒绝能赚钱的合作,西方的环保指责瞬间成了笑话。
当年中巴大豆贸易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到2025年更是升级:40亿美元咖啡豆订单全用人民币支付,两国还续签1900亿元本币互换协议。
这才是中国的真正杀招。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美元”体系建立,全球贸易都得看美元脸色。但大豆有个天然优势:产地分散,巴西、阿根廷、俄罗斯都能种,不怕被卡脖子。
作为全球最大买家,中国的“人民币+大豆”组合拳立竿见影。对年出口额仅3000亿美元的巴西来说,中国每年400亿美元的大豆订单就是经济命脉。
于是长城汽车工厂在巴西竣工时,总统亲自剪彩;华为、海康威视在当地畅通无阻;联合国会议上,巴西代表跟着中国拒绝对乌克兰默哀。
2025年3月,中国海关的两则公告彻底终结了美国大豆的幻想:因检出检疫害虫暂停进口美国原木,又因发现问题暂停三家美国巨头的大豆输华资质。这不是意气用事,而是底气十足的选择。
如今的中粮已跻身全球五大粮商,在60国拥有资产,海外经营量近8000万吨,能把乌克兰玉米卖到地中海,把阿根廷豆粕运到印尼。
更关键的是,“大豆模式”正在全球复制:东南亚的橡胶、非洲的钴矿、智利的铜矿,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中国用基建和技术换资源,对方用原料稳供应。
特朗普想给农民发补贴救急,但140亿美元的援助金,怎么填得上53%的出口暴跌窟窿?2025年我们赢在阳谋布局。
从被国际粮商收割,到改写全球粮食贸易规则;从美元垄断,到人民币在大宗商品领域撕开缺口,中国用20年证明:所谓阳谋,就是认准目标后步步为营。
那些曾炒作“雨林毁灭论”的声音早已消失,毕竟当美国豆农抗议时,巴西农民正开着中国援助的农机种大豆;当美元霸权松动时,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用人民币做生意。
这世上最厉害的阳谋,从来不是诡计多端,而是像中国这样:看清本质,耐住性子,用20年时间把被动局面,活成自己的主场。
#国际##上头条 聊热点##财经#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