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并不是你读过的书没有用,而是你没有很好地把读过的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会有一种错觉,好像读完之后就真的懂了,自己的人生会因此发生质的改变。
但过不了多久,我们会悲哀地发现:自己的生活依然如旧,根本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于是,自己再次陷入到时而迷茫,时而清醒的焦虑状态。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
根本原因是那些看似读懂的书,你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真正读透。
如果不信,你可以试着把你读过的书,讲出来,你可能会磕磕巴巴,讲不出所以然。如果让你写出来,更是无从下手。
所以,如果想真正把自己读过的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要把读书从输入型转变为输出型。
输入,是我们在接受别人的观点。而输出,是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别人。
如何输出呢?有三个方法可以尝试。
第一、 写出来。读过的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必面面俱到,把书里自己最受启发的观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成文章。
可以写成读后感,重点写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感受。也可以写成书评,写出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和理解。
当然,也可以提炼出某个观点,写成观点文。比如,我最近读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写了两篇观点文。
用自己的文字写出来,更能加深你对这本书的理解。同时,在写的过程中,这些内容还能与你之前的知识体系产生关联,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
重塑后的知识体系,才是真正属于你的知识,真正了然于胸。
第二、讲出来。读完一本书,你可以给别人讲出来。比如,给身边的人讲一讲,你读完这本书的感受,讲完之后也可以相互探讨,激发新的火花。
但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有时候你不一定能找到愿意听你讲书的人。那么,你可以拍成短视频,每次只讲一个观点,加入自己的理解。
拍出来的视频,会帮你筛选很多同频的人。在拍视频的时候,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力。
当然,如果你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可以做一期读书营,讲一讲这本书。
当你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的时候,你也就内化了书里的精华内容。
第三、用起来。所谓用起来,就是一定要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任何道理,你懂得再多,如果不去践行,就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去实践,去行动,才能真正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有这样一种说法:“命运会让你经历相同的事情,直到你给出新的回应,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未完成的人生课题会重复出现。
而最终当我们选择不再绕路的那一次,可能就是我们真正找到自我的时刻,那一次的回应一定是清晰的,不再是模糊或者抽象的。”
问题之所以“反复出现”,就是因为你的认知局限还没有打开,你知道的那些道理还没有开始指导你的人生。
直到你下定决心,不再绕着问题走,而是直面它,解决它,哪怕刚开始你会很不适应。但当你真正行动起来,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读过的书,终会成为一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