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抱怨娃难带,你嫌的麻烦,全是聪明信号

养娃路上,妈妈们真的是一边崩溃、一遍自愈……

每天被娃折腾到崩溃:刚收拾好的玩具,转眼就被翻得满地都是;每天总是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从植物问到动物;出门总爱乱跑,对路边的石头、树叶都能好奇到挪不动脚……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多到数不清,难怪妈妈们总是忍不住吐槽:这娃,实在是太难带了!字里行间,都是在羡慕别人家听话懂事的孩子,要是自家娃也能听话、好带就好了?

可妈妈们知道吗?这些让人头疼的难带行为,恰好是孩子聪明的表现。这可不是安慰妈妈,而是很多过来人多年养娃的经验之谈,因为难带的背后藏着的都是聪明。

这些让妈妈头疼的行为,都是聪明的表象

想认真地告诉妈妈们:别再把孩子的折腾当做捣乱,很多你嫌麻烦的行为,本质上是娃的大脑在发育、认知在提升。

第一个:爱翻东西搞破坏

看到娃把新买的绘本撕成碎片,把抽屉的袜子扔得到处都是,很多妈妈就忍不住血压飙升,训斥的话脱口而出,总觉得这娃的手真欠。

可实际上,这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翻东西能够锻炼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而且翻动的过程能够激发孩子的观察力,反而是好事。

第二个:问题多到烦人

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睡觉,孩子的“为什么”永远都问不停。碰上这样的娃,脾气再好的妈妈都会忍不住爆发,实在太烦了,主要是很多问题大人也回答不上来。

说真的,妈妈要是能换个角度看待孩子的表现,就不会觉得他们话多烦人了。能够持续提出问题,说明孩子的求知欲很强,逻辑思维能力也很活跃。

第三个:不服管教爱顶嘴

明确告诉孩子这件事不对,但他却还是找出一大堆理由反驳,总之就是“你说东他往西”的局面。只要听到孩子顶嘴,妈妈们的暴脾气就忍不住,瞬间血压飙升。

这个时候,妈妈们不要只看到孩子叛逆不听话,却忽略了他们有主见,和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一面。作为独立的个体,孩子有权利提出不同的意见。

第四个:专注力奇怪

有些孩子的专注力特别奇怪,喜欢的事情他能长时间去做,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不喜欢的事情,可能连5分钟都坚持不下去,这让妈妈们头疼不已。

这种表现,应该被称作为“选择性专注”,反而是聪明。说明孩子会主动过滤他认为无用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妈妈没必要操心。

想把“难带”变成聪明,其实很简单

孩子的“难带”并不是麻烦,而是妈妈没有看到背后藏着的潜力。

当然,想把娃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还得需要妈妈们的正确引导和配合。只有方法用对了,孩子才能好好配合,把这些看似调皮捣蛋的行为都变成聪明优势。

1、给孩子探索空间

与其制止孩子翻东西,不给给他们准备一个探索角。

在这个角落里放一些安全的旧玩具、旧盒子,让孩子随便拆,允许他们在这里整理、折腾,主打一个怎么喜欢怎么来。这样,既能满足娃的好奇心,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2、认真回答为什么

不管孩子提出怎样的问题,妈妈都不要敷衍、回避。

就算不知道答案,也可以趁机引导孩子一起看书、看资料寻找答案。如此一来,还能让娃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求知欲也得到了很大满足。下次再遇到问题,娃自己就去找资料,可能就不会先找妈妈。

3、尊重孩子的小主意

任何时候,都请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别浇灭娃的想法。

同样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的。父母不能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就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强加在娃的身上,这对孩子来说很不公平。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尝试。

4、利用专注优势

生活中要不断观察孩子,从中找到他的专注分配点,合理利用。

要是孩子看绘本的时间多,那就多买不同类型的绘本让他阅读;要是孩子喜欢积木,那就多准备不同造型的积木让他玩耍。把专注点变成兴趣爱好,这样娃就能从中摄取更多知识,进而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

写在最后:乖巧的娃确实会让妈妈省心不少,但他们却有可能变成没有想法、没有主见的人。反倒是那些有些难带的孩子,只要妈妈能稍加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和专注力都能被养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育儿   信号   聪明   麻烦   孩子   妈妈   专注   事情   想法   求知欲   积木   能力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