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 CEO:中国正尝试抛弃我们的光刻机,还可能拿稀土卡我们脖子

出口壁垒筑高墙,自研光刻破重围

​说起半导体,ASML这家公司真算得上核心玩家,它的光刻机就是芯片制造的“灵魂”,没有这玩意,先进芯片就别想出世。2025年第三季度,ASML的财报一出来,大家都盯着中国市场看,因为中国订单直接拉动了他们42%的交付量,比上季度27%还猛。

可这热闹背后,藏着不少弯弯绕。美国的出口管制从几年前就开始层层加码,EUV光刻机早被卡死,先进DUV型号也一步步被荷兰政府吊销许可。2024年1月,NXT:2050i和2100i的出口牌照没了影儿,9月又轮到NXT:1970i、1980i、2000i这些中高端货色。

中国企业只能捡些老款,勉强维持成熟制程的生产,比如14纳米以上的芯片,这对汽车电子和消费品供应链倒还凑合,但想冲刺7纳米以下的尖端地带,门都没有。

这管制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美国一看中国有点技术苗头,就赶紧补洞,搞得整个产业链剑拔弩张。中国也没闲着,自从“卡脖子”流行开,就开始大把砸钱搞自研。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的子公司AMIES,2025年8月就宣布出货第500台步进式光刻机,这机器专攻28纳米级别,精度虽说还追不上ASML的EUV,但已经在国内市场抢了九成份额。国家层面的五年计划也明确了方向,从2026到2030年,半导体和AI自力更生是重头戏,投资规模直奔天花板,目的就是少看别人脸色。

ASML的CEO克里斯托弗·富凯在10月15日的财报会上直言不讳,说中国客户对他们的设备需求还挺足,但风险高得吓人,因为本土研发正加速推进,目标就是逐步替换掉进口货。这话听着像抱怨,可细想也对,管制一紧,中国企业就得自力更生,这不光是技术问题,还牵扯到产业链的安全。

像中微半导体这样的玩家,早几年就在刻蚀机上发力,5纳米级的产品已经进了台积电的验证线,虽然光刻机是三驾马车之一,但本土化一旦串联起来,整个生态就活络了。

北方华创、盛美半导体这些公司,也在沉积和清洗环节咬牙攻关,2025年上半年,新款洗涤系统一出,兼容性直接提升,帮着本土晶圆厂省了不少事儿。说白了,这波自研浪潮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实打实的回应,管制越严,动力越足,中国半导体从被动挨打,慢慢转成主动出击。

订单高峰创纪录,销量转折现隐忧

​ASML第三季度财报亮眼,净销售额75亿欧元,毛利率51.6%,订单量超预期,全赖AI这股东风。可中国市场贡献的42%交付量,成了双刃剑,一方面拉高了业绩,另一方面也让CEO富凯眉头紧锁。

他在会上直球指出,中国正开发自家光刻机,准备甩掉他们的产品,这话一出,投资者耳朵都竖起来了。2025年全年,ASML预计总销售增长15%,但对2026年的展望就保守了,中国销量会从高峰滑下来,回归“正常水平”。

这正常是啥水平?从2024年开始,中国订单就占了总营收的25%以上,2025年第三季度峰值46%,可管制一收紧,先进设备进不来,本土替代一上来,进口需求自然萎缩。

这转折的根子还在出口牌照的层层关卡。荷兰政府跟着美国节奏走,2024年9月直接封了NXT:2000i以上型号的对华出口,EUV更是从头到尾没戏。中国企业只能囤老DUV,维持产能,但这也撑不了多久。

财报显示,Q4销售预计92到98亿欧元,AI和DRAM需求是主力军,可中国端的成熟设备订单,已是强弩之末。富凯的话点明了这点:需求强劲,但不确定性大,本土研发一加速,ASML的市占率就得打折。在投资者眼里,这隐忧不小,股价虽小涨,但没大跳水,就是因为大家心知肚明,地缘因素随时变脸。

中国自研的步伐,2025年走得稳当。深圳展会上,本土设备从刻蚀到检测,全链条亮相,SiCarrier的子公司们推的新品,兼容性强,帮着晶圆厂省时省力。国家砸的370亿欧元研发基金,直奔EUV项目,上海微电子的原型测试已进下半年,光源舱的真空抽气声,就预示着突破在即。

中微的5纳米蚀刻机,良率98%,虽不是全套,但三大关键设备之一的地位,已让台积电点头。盛美的新清洗系统,2025年上半年就上线,残留物清除效率高,拓荆的检测工具,激光扫描精度亚微米级。这些小步积累起来,就成大势,本土份额从2024年的低谷,爬到2025年的可观高度。

ASML的担忧有道理,他们的业务高度依赖中国,2025年这波高峰,靠的是客户提前囤货,缓冲管制冲击。可一旦本土机批量投产,订单下滑是板上钉钉。富凯在财报视频里强调,全球产业链波动大,AI虽是救星,但中国市场的变数,像定时炸弹。

稀土管制初发力,全球链条生波澜

稀土这东西,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可在半导体里,它就是命根子,磁体、镜片、精密部件,全离不开中国产的。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放大招,新增五种稀土元素出口管制,对半导体用户加码审查,这下子,全球链条抖三抖。

ASML首当其冲,CEO富凯在财报会上直言,这管制虽没直接打脸,但若持续下去,就等于卡脖子,供应链节奏全乱。彭博社10月10日的报道说,ASML的DUV组装已延误一周,小批量出口也得层层审批,指定用途,这门槛一抬,物流成本直线上升。​

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九成,管制是回应外部压力。美国的芯片禁令一轮轮来,中国这回用资源牌回击,针对14纳米以上制程和256层存储,审查直戳要害。汤姆硬件的分析指出,这新规悄无声息地伸进供应链心窝,晶圆制造、设备组装,全中枪。

ASML的部件里,稀土占比5%,一卡就疼,韩国三星、台湾台积电也警铃大作,库存检查、备用方案全上阵。TrendForce 10月13日的新闻说,ASML垄断先进光刻,但中国稀土一掐,关键部件就悬了,生产延时已现端倪。

这波澜不光砸ASML,还波及整个生态。路透社报道,管制扩展到国防和芯片,出口审批从松变严,外国企业得报用途、批数量,这等于多一道关卡。ASML的采购主管们忙活开了,从广西矿区追货,卡车边检延时,澳大利亚和美国矿场虽加码开采,但产量赶不上,钻机轰鸣也白搭。

Seeking Alpha的评论说,这规则裂缝,会让晶圆厂、存储商全跟着遭殃,短期缓冲三个月,长远得重构链条。富凯的话接地气,这稀土紧箍一勒,ASML的时-to-market就慢半拍,客户等不起,订单自然溜号。

中国这手牌,打得有分寸。管制初发力,更多是警示,回应美方不平等限制,若压力不减,反制还会加码。稀土王牌在手,本土企业受益最大,北方华创的沉积设备,用上国产材料,成本稳、供应足。

新凯来的清洗机,喷雾臂摆动间,就少了中国外依赖。尹志尧在中微的论坛上提过,国产蚀刻机认可度高,数百万美元的身价,靠的就是自给链条。这波管制,像一面镜子,照出全球依赖的尴尬,中国从资源输出,变战略杠杆,半导体自给的路子,走得更实。

回头看,这三块儿拼起来,ASML的担忧有理,中国自研和稀土牌,是实打实的回应。管制筑墙,自研破围;订单高峰,转折隐忧;稀土发力,链条波澜。这逻辑一串,半导体格局就变天了。

说到底,技术自立不是喊口号,得一步步来,中国这几年砸的钱、流的汗,早晚换来产业链的稳当。ASML的CEO话糙理不糙,但中国这边,路子越走越宽,未来谁笑到最后,还得看实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科技   光刻   稀土   中国   脖子   管制   半导体   本土   链条   订单   美国   纳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