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10 月 8 日,我们正式迎来了寒露节气。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它的到来宛如大自然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标志着气候将发生显著的变化。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热量进一步减少,导致气温进一步下降。与之前的节气相比,气温的降低更为明显,就像一个逐渐变冷的开关被慢慢开启。
与此同时,昼夜温差也在不断加大。白天的时候,阳光依然能够带来些许温暖,但到了夜晚,气温会迅速降低,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季节。这种巨大的温差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随着气温的下降,空气湿度也在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变得更加稀少,使得整个环境变得更为干燥。
在这样干燥的环境下,人体的呼吸道黏膜就像暴露在干旱沙漠中的土地一样,极易受到刺激。呼吸道黏膜是我们人体呼吸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它能够分泌黏液,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起到保护呼吸道的作用。然而,当空气过于干燥时,呼吸道黏膜的水分会迅速蒸发,变得干燥脆弱,失去了原有的保护功能。这就使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呼吸道,从而导致呼吸道感染。同时,干燥的空气还会刺激呼吸道神经末梢,引起咳嗽等症状。
由于呼吸道黏膜的受损和病原体的侵入,人体的免疫力也会相对下降。免疫力是我们人体抵抗疾病的重要能力,当免疫力下降时,我们就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在寒露节气之后,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进入了高发时段。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作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干燥、寒冷的空气容易诱发哮喘发作,导致患者出现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肺炎则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在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人体更容易感染肺炎,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一些常见的认知误区。其中,“咳嗽久了会咳成肺炎” 就是一个典型的误区。实际上,咳嗽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它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咳嗽可以将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排出体外。咳嗽本身并不会导致肺炎,而是肺炎等疾病可能会引起咳嗽症状。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表明,肺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而不是咳嗽的时间长短。例如,一些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导致咳嗽持续一段时间,但只要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发展成肺炎。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 “哮喘都会喘,没有喘就不是哮喘”。事实上,哮喘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喘息只是哮喘的一种常见症状,但不是所有哮喘患者都会出现喘息症状。有些哮喘患者可能仅仅表现为咳嗽,这种类型的哮喘被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咳嗽持续时间较长,使用一般的止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会逐渐发展成典型的哮喘,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针对这些认知误区和寒露节气之后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情况,我们需要从认知纠正和健康应对两方面入手,做好寒露后呼吸系统的健康管理。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具体的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健康。
一、纠正两大呼吸系统疾病认知误区
日常对咳嗽、哮喘的错误认知,可能导致延误就医或过度焦虑,需明确区分 “事实” 与 “误区”:
误区一:咳嗽久了会直接咳成肺炎
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单纯的长期咳嗽不会直接发展为肺炎。从核心原理来看,咳嗽本身是人体呼吸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主要作用是清除气道内的痰液、异物或刺激物,它并非导致疾病的 “病因”。而肺炎的发生,本质是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侵入肺部,引发肺部组织炎症,咳嗽只是肺炎发作时的 “症状之一”,而非引发肺炎的原因,二者不存在 “长期咳嗽导致肺炎” 的直接因果关系。
误区二:哮喘都会喘,没有喘就不是哮喘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哮喘往往被简单地与喘息症状划上等号,认为只要没有喘息就不是哮喘。然而,这其实是对哮喘症状的一种典型误解。事实上,哮喘的症状表现具有多样性,不典型哮喘可能仅表现为咳嗽,而并无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喘息症状。
要深入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先了解哮喘的本质。从医学角度来讲,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并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那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而是一种持续存在的、较为复杂的炎症反应。它涉及到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的参与。当这些炎症因子持续刺激气道时,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首先,气道会发生痉挛,就如同我们的肌肉突然抽筋一样,气道的平滑肌会不自主地收缩;同时,气道还会出现狭窄的情况,这就好比原本宽敞的通道被逐渐挤压变窄。这种气道的痉挛和狭窄会导致气体进出肺部受到阻碍,进而出现各种症状。
对于典型哮喘而言,其症状表现较为明显和典型,通常会呈现出 “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气短、咳嗽” 等特征。当患者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刺激性气体(如烟雾、化学气体等)或受到冷空气刺激时,就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呼吸急促,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同时会发出喘息声,咳嗽也会加剧。这种典型的症状很容易引起患者和医生的注意,从而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或病情较轻者)的情况有所不同。在这些人群中,炎症主要作用于气道黏膜。气道黏膜是气道内表面的一层组织,它具有分泌黏液、保护气道等重要功能。当炎症侵袭气道黏膜时,会刺激黏膜上的神经末梢,导致患者出现咳嗽症状。由于炎症相对较轻,没有引起明显的气道痉挛和狭窄,所以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喘息、胸闷等典型症状,而仅以长期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在医学上,这类哮喘被称之为 “咳嗽变异型哮喘”。
咳嗽变异型哮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儿童的气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气道黏膜相对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到炎症的刺激。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也容易发生气道黏膜的炎症。对于这类患者来说,由于咳嗽是唯一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普通的感冒或支气管炎。许多患者在出现咳嗽症状后,往往自行服用止咳药物,但症状却始终得不到缓解。这是因为止咳药物只能缓解咳嗽症状,而不能针对气道黏膜的炎症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发展为典型哮喘,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以及相关的检查结果。例如,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咳嗽的时间、频率、性质等情况,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家族哮喘史等。同时,还会进行一些相关的检查,如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等,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包括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以控制气道炎症,缓解咳嗽症状,预防哮喘发作。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哮喘的症状表现,不仅要关注典型哮喘的症状,也要警惕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存在。对于长期咳嗽不愈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保护好我们的呼吸系统健康。
也是慢性咳嗽(病程超过 8 周)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 “没有喘就不是哮喘” 的判断并不成立。
二、寒露后呼吸系统健康应对建议
寒露后需重点关注咳嗽、哮喘等问题,通过 “症状观察 - 及时就医 - 日常防护” 三步,降低疾病风险:
1. 警惕咳嗽背后的肺炎信号,及时就医
若出现持续不愈的咳嗽,且伴随以下 1 项或多项症状,需警惕肺炎可能,立即前往医院做胸部 CT、血常规等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2. 识别不典型哮喘,避免漏诊
若出现慢性咳嗽(病程超过 8 周) ,且满足以下特点,需警惕 “咳嗽变异型哮喘”,建议到呼吸科做肺功能检查(如支气管激发试验):
3. 寒露后呼吸系统日常防护要点
总之,寒露节气后呼吸系统疾病风险升高,需纠正 “咳嗽变肺炎”“不喘非哮喘” 的误区,通过科学观察症状、及时就医、做好日常防护,更好地维护呼吸道健康。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