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被俘后,敬酒不喝摔杯子:刘亚楼请出一人,廖却连敬3杯酒

战国时代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英雄的风姿,越是风起云涌的战场,越是能涌现出一批批的人民英雄。上至上古时代,共工怒撞不周山,涿鹿之战定成败;下至民国时期,五四运动,抗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翻开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朝代更迭中,那些谏臣、武将的名字在泛黄的纸上依然熠熠生辉。

中国人民在辉煌的历史面前,必然也将继续书写辉煌。在遍历战火后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在遭受屈辱后挺直脊梁,愈挫愈勇。新文化运动让中国人民挣开封建的束缚,睁眼看世界,注入科学、自由的灵魂;抗日解放战争彻底的洗刷掉人民身上沉积的怯懦和“旧疾”,变得坚韧、果敢。

那些战士们的后代,如今都以如他们所愿,过上了平淡小康的生活,心惜和平,亦不忘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时时缅怀着那些为中国人民蹚出一条生路的“最可爱的人”。

中国共产党员就是这样的人。中国共产党人从研究科学理论到拿起枪杆子,与国民党从通力合作到各自为政、刀兵相向,其中的波云诡谲自不必说,只有真正为国为民的人才能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辽沈战役廖耀湘成功归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故事就能很好的论证这一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由罗荣桓、刘亚楼等率领东北解放军向国民党发动攻击,采用“关门打狗”的作战方式成功歼灭国民党军队25万余人,俘虏敌军10万余人,并将国民党的王牌军队之一第九兵团攻克。

辽沈战役的胜利彻底稳固了中国在东北地区的稳定,也促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兵力数量方面首次超过国民党军队,为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意义重大。

共产党组织严明,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反而更加发挥了大将风范和胸怀,优待俘虏,不将过往的功过一味抹杀,尽显仁义、文明姿态。

任何事情做的再好,也会有人不满意。这个人就是廖耀湘。天公作美,不拘一格降人才。他的一生也算是峰回路转,酸苦尝尽。

他无疑是有才华的,从一个农村小康家庭的孩子一路走上了成为一军高级将领的道路。从中学毕业后,他决定弃笔投戎,改变中国的现状,参与黄埔军校第五期的考试,最终因家庭贫困、路费筹集不全而就近投身军中,从一名列兵做起。

当一名列兵显然不是他的志向,在当兵期间,他刻苦学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

是金子总会发光。在黄埔军校,他因身材短小、其貌不扬失去留学机会,也因自身优秀、坚忍不拔被蒋介石钦点公费留学。廖耀湘不负众望,学成归来,在南京保卫战、昆仑关战役,第二次缅甸战役中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与老长官郑洞国一起度过了缅甸艰难征战的时期。

过往的辛酸艰苦铸就了廖耀湘强大的作战实力和坚韧的性格品质。也难怪在共产党高规格的宴会上只有他敢以俘虏之身直接表达愤懑之情,对刘亚楼一再的敬酒不为所动,一言不合便摔了杯子。

作为东北国民党王牌军队第九军团首领,败,不向敌方谄媚,不卑不亢,坚守立场,着实是一位好的军人。蒋介石辜负了他的信任

蒋介石虚假宣传郑洞国将军的死讯,导致东北部分军队仍在继续顽抗,增添伤亡。事实上,郑洞国将军早已投诚共产党,明白共产党是民心所向。

在宴会上,终究是这位老长官的谆谆教诲让廖耀湘转变思维,重新端起了酒杯,向刘亚楼,郑洞国连敬三杯,不再抗拒共产党的安排。

新中国成立后,廖耀湘被送到功德林监狱改造学习,在此期间积极改造,甚至还收到邀请去军事学院讲授军事理论。于1961年12月被特赦释放,之后也在新中国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稳定的工作。

事实证明,民心所向,是大势所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上重复上演着的朝代更迭的戏码,多数是失了民心所致。共产党将自己化作人民手中的利刃,有格局,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了民心。这次,英雄不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是一群人,是全体人民群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荣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0

标签:历史   杯子   解放战争   黄埔军校   辽沈   战役   民心所向   中国   共产党   国民党   缅甸   俘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