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俞敏洪、雷军、Tim这三位,轮流霸占热搜榜,只不过不是啥光彩事,全是挨骂的。
这仨搁以前那都是圈里的“正面教材”,咋突然就集体翻车了?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唠唠,这事到底咋回事,背后藏着啥门道,先说说雷军,小米的掌舵人。
前段时间开新品发布会,他在台上唠起了自己的难处,说同时做芯片和汽车,就跟供俩孩子读大学似的费劲,还提到网上满是质疑和偏见,觉得大家对小米不够了解。
本来想觉得他挺冤的,毕竟做芯片和造车确实是重投入的难事,但后来发现网友的愤怒也不是没道理。

有人直接怼回去:“你一个千亿富豪,跟咱普通人谈不易?5%的毛利率,咋就毛成中国首富了?”这话听着扎心,但确实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无独有偶,这边雷军的委屈还没说透,影视飓风的Tim也踩了坑,他拍了个整活视频,拿着写着“初中学历、摄影师、父亲快递相关”的简历,去杭州相亲角找刺激。
结果被大妈们连环嫌弃,场面那叫一个尴尬,本来以为是草根逆袭的剧本,没成想网友扒出他爹是圆通总裁。
这一下可炸了锅,大家纷纷吐槽:“合着是大少爷下凡体验生活,拿普通人当NPC耍呢?”好好的一个整活视频,最后变成了“人设崩塌”现场。

俞敏洪的情况也差不多,新东方32岁生日那天,他从南极发了封内部信,主题是“冰雪中的坚守”。
信里回顾了创业的不容易,感谢了员工,还描绘了未来的蓝图,按说这是企业内部的激励信,没啥大问题,但传到网上就变了味。
网友调侃:“俞老师在南极看企鹅,对着格子间里996的打工人谈坚守,这鸡汤也太凉了吧?”好好的生日祝福,最后全变成了嘲讽。

我琢磨着这三位真没啥坏心眼,俞敏洪带多少人补过英语,陪大家走过了青葱岁月;Tim的视频创意满满,多少人跟着他涨见识;雷军把手机价格打下来,造车还想当“价格屠夫”,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事儿。
以前经济形势好,机会多,大家觉得他们是领路人,是“自己人”,从他们身上能看到希望。
可现在不一样了,增速慢了,机会少了,内卷越来越严重,大家心里都憋着股劲儿。
本来就焦虑迷茫,看到这些已经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要么诉不易,要么搞“扮猪吃老虎”的戏码,要么在南极谈坚守,心里的不平衡感一下就爆发了。

就像有人说的,本来以为是兄弟,能跟着一起吃肉,结果你自己大鱼大肉还吧唧嘴,谁能乐意,其实这事儿往深了说,就是精英的表达,撞上了大众的相对剥夺感。
啥叫相对剥夺感?说白了就是不跟以前比,就跟身边的人比,尤其是跟那些过得好的人比,你有的我没有,心里就不舒服,越想越委屈,最后一点小事就能引爆情绪。
这三位大佬,恰好就成了情绪的出口,以前大家觉得他们和自己是一伙的,是“我们”中的一员。

现在呢,他们的成功被贴上了“既得利益”的标签,自然就被划到了“他们”的阵营,一旦身份变了,你说啥都没用,解释就是狡辩,诉苦就是卖惨,连整活都成了炫耀,搞不清这一点,再真诚的表达也没用。
为啥以前大家能接受,现在就不行了?核心还是时代变了,高速增长的时候,蛋糕越做越大,大家都有得吃,就算别人吃得多,自己也能分到一点,心里没啥不平衡。
那时候精英的成功,是大家奋斗的动力,觉得跟着学、跟着干,自己也能成功。

可现在蛋糕不好做大了,甚至有人觉得自己的蛋糕被别人分走了,这时候再看那些精英,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说你不容易,普通人会想,我每天挤地铁、吃外卖、还房贷,我比你更不容易;你搞整活,大家会觉得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在南极谈坚守,大家会觉得你脱离群众,不懂人间疾苦。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这些精英们似乎没意识到这种变化,还在用以前的方式表达。
他们可能真的觉得自己不容易,真的想跟大家分享,真的想激励员工,但没考虑到大众的感受。

如此看来,不是大家变得苛刻了,而是环境变了,沟通的方式也得跟着变。
看看董宇辉就知道,他为啥能一直受欢迎?因为他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能共情普通人的难处。
他的表达接地气,不炫耀,不诉苦,而是用真诚的分享拉近距离,再看看有些企业家,天天在网上炫财富、诉委屈,不挨骂才怪。
我觉得这事没有绝对的对错,精英们确实付出了很多,才有今天的成就,但也得明白,自己的成功离不开时代红利,不能觉得一切都是应得的。

普通人呢,也别太情绪化,理性看待差距,别把所有不满都发泄在别人身上,企业层面更得注意,以后真得管好自家老板,能不露面就不露面,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闷头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优,比啥都强,毕竟现在大家不吃“诉苦”那一套,只认实打实的价值。
从社会角度来说,也得想办法缓解这种情绪,多创造点机会,让大家有上升的空间,日子过得有奔头,自然就不会揪着一点小事不放。
普通人过不好,谁也别想好过,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毫无疑问,这三位大佬的挨骂经历,给所有公众人物提了个醒。

时代变了,公众的心态也变了,表达的时候得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多一点共情,少一点自我,别再把自己当高高在上的精英,多接点地气,才能不翻车。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可以有,但共情不能少,精英也好,普通人也罢,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都有自己的难处。
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对立,才能让这个社会更和谐。
希望以后这样的“热搜骂战”能少一点,大家都能静下心来,好好沟通,好好生活。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