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这5封家书,字字写满家国情怀

来源丨江南都市报

今天

是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纪念日

1934年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

万里行程历时两年整

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涌现了无数的先烈

他们为中华民族解放

不怕牺牲、不畏艰险

的奉献精神不仅在战斗中绽放着

而英雄们一封封

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家书

正是最动人的历史见证

在江西省兴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珍藏着王志发烈士的家书,这些家书记录了王志发从参加长征到参加抗战直至为国牺牲的光辉足迹。


详情请点击→长征书笺·王志发烈士家书:没有做父母之孝子 却孝天下父母


91年前,中央红军8.6万人在江西于都集结,从8个渡口夜渡于都河,开启了一场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这是李骏在长征途中写给时任于都罗坳区委妇女部长的妻子钟华英的一封信。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4封泛黄的家书静静陈列在展柜里。它们由红军烈士后代欧阳可辉捐赠,记录了烽火岁月中一段感人至深的叔侄对话,更镌刻着一份厚重的挂念。


1933年,易冠美参军时,还不满18岁。抱着为兄完成革命遗愿的信念,易冠美走上了前线,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的一名战士,并于1934年先后写了4封信寄回家。从那时起,易冠美的信成了家人的精神寄托。遗憾的是,家里收到第4封信后,易冠美便杳无音讯,家人等到的却是一张烈士证书。


走进于都县新陂乡觉村村史馆,一张头戴棉帽、身穿棉衣红军战士的黑白照片,格外引人注目。62岁的管理员汤万华介绍说,这位红军是他的二伯,名叫汤升昌。汤升昌自1931年参加红军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在战火硝烟的年代,汤升昌通过书信和家中保持联系。


一封家书

一份情怀

一段历史

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翻开那些封存的文字

总会有一些感动涌上心头

我们不仅仅要让一封封家书

成为革命先烈爱国爱家的历史见证

更要用它来激励和鞭策后人

让一封封“长征家书”成为永不磨灭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历史   家书   情怀   于都   红军   烈士   兴国县   先烈   江西   中国工农红军   纪念馆   爱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