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家和出版巨擘

这本传记写得别致。

叶宋曼瑛(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并没有过多的讲述传主张元济(1867-1959)的生活,而是将他放在从中国近代到新中国成立的大时代历史背景下——

不仅具体论述了张元济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出版业以及古籍整理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从另一个侧面回答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问题。

正如她在书中结语中所罗列的所思:“维新派”的爱国维新士绅集团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他们又为何转而支持孙中山创建的中华民国?他们与国民党政府的关系?从新中国那里看到了什么?…

这是全书撰写的锚点。

虽然这部传记是作者40多年前的学术论文,但因其历史史实创作上的严谨,行文简洁逻辑性强,并勇于表述自己独特的观点,所以极富可读性,并能助力读者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人格修养和时代抉择有一番新的且更为深刻的认知。

张元济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广开民智,抢救中华珍本古籍,培养新式人才为国所用为己任。

尤其在他加入商务印书馆后,将中国出版业和文化事业都推进了一个高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有多项创举:

第一个在商务印书馆引进和推行会计制度和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将其打造成现代化的企业。

远赴欧美日考察后,在商务印书馆开办师范教习班,商业补习班,函授课程,幼儿园。并且将西方优秀的儿童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具介绍到国内,打破了旧时仅靠背诵为主的教学范式。

设立“涵芬楼”,后扩建为东方图书馆,将一生坚持不懈从旧时藏书人和日本人手中抢救的珍本古籍,存放此处。

同时,他还大规模地重印古籍,且都经过自己严格的校勘。不仅重印了儒家经典,还包括了道家和佛教著作,为子孙后代保存了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校印《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殚精竭虑。

积极创办新式刊物,编撰新式小学国文教科书以适应国家变革需要。譬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英文杂志》…开风气之先,在民众中影响深远。

如今我们耳熟能详,且出版至今的《英华大字典》《辞源》最早也是出版自商务印书馆。还有诸如植物学、动物学大辞典等工具书也是随应时代需要,更是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先河。

支持五四运动,大胆编印和出版严复、梁启超、蔡元培、林纾等文人的译作或文集。并提携文坛新人担任编辑或采用他们的文章,包括茅盾、郑振铎、丁玲、老舍…

回顾张元济的生平,他生于晚清,点翰林,任总理衙门章京。在清朝的最后的十年,他曾参加过戊戌变法,积极促进教育改革,办新式学堂,投身于“保路运动”,并推动清廷尽早召开全国议会。

可以说,他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政治态度始终一以贯之,他不是激进主义和利己主义者——作者总结到:

张元济是中国历史转折时期传统儒家学者最好的榜样。他奉行高尚的道德标准,也施展了高超的企业管理能力。用非凡的气度和开阔的胸襟应对了新时代社会准则的种种变更。

毫无私心,只有终极目标——他笃信以知识启蒙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历史   巨擘   教育改革   生平   中国近代   事业   商务印书馆   中国   古籍   儒家   珍本   出版业   杂志   旧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