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称实施倒按揭!死后房子归国家,活着的时候发钱,可行吗?

黄奇帆提出的房地产倒按揭模式引发热议,不少人既好奇又疑惑:这一方案具体内容是什么,能否真正用于养老?以下将详细解析。

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黄奇帆提出核心建议:中国老人大多持有一套以上自有房产,可建立老年人房产倒按揭体系。

简单来说,老人将房产抵押后,去世时房产归公,在世期间每月可领取几千元稳定收入。这种模式既能补充养老金,又能丰富现有养老形式。

该养老方式具备一定可行性,核心价值在于盘活老人房产存量资产,解决养老金不足的痛点,尤其契合当下老龄化加剧的社会现实。

但方案面临的挑战同样突出,核心是大众关注的评估机制与风险防控问题。

适用人群画像

  1. 无子女或子女经济独立,无需将房产作为遗产传承的老人,无需纠结财产分配问题。
  2. 持有全款房且养老金水平不高,希望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老人,可通过房产变现获得持续现金流。
  3. 独居或空巢老人,每月新增的固定收入可应对日常开支与医疗应急需求。
  4. 有雇佣居家保姆照顾需求的老人。

与之相对,希望为子女留存房产、房产仍有大额贷款,或对未来房价上涨有较高预期的老人,不适合采用该模式。

核心疑问与国际经验参考

房价下行与寿命不确定的情况下,收益如何核算?倒按揭的核心在于专业评估,金融机构会综合房产现有价值、未来增值或贬值预期、老人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及平均寿命等因素,精准核算每月发放金额。

通常,老人年龄越大、预期寿命越短,每月可领取金额越高;房产位置优越、保值性强,评估价值也会相应提升。

有观点担忧 “活短了吃亏,活长了机构亏”,这一问题可参考国际成熟经验。倒按揭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放贷对象主要为 62 岁以上老人,由银行或保险公司具体运作。

该模式已推行数十年,目前荷兰仍在使用,但也曾出现问题。20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房价大幅下跌,部分老人因贷款额度达到房产价值的 75% 上限,被迫卖房。

这一案例提醒,利率波动、房价下行等风险必须提前防范,这也是黄奇帆强调要完善监管与风控机制的核心原因。

模式本质与实施关键

倒按揭的本质是 “以房换钱养老”,不存在绝对的亏盈之分。对于寿命超预期的老人,能终身领取稳定收入,相当于 “盈利”;对于寿命较短的老人,虽房产剩余价值归公,但晚年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样是一种收获。

关键在于制度设计需透明化,让老人提前明确知晓风险与收益。总体而言,房产倒按揭可作为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的最优解。

其可操作性的核心在于三点: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完善的风险对冲机制,以及严格的监管制度。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这种盘活存量资产的养老方式或许会成为部分人的选择,但前提是细节设计扎实、风控措施到位。

#我要上头条##财经##房地产##上头条 聊热点##社会百态##民生##经济##养老##退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财经   按揭   房子   国家   黄奇   老人   房产   核心   模式   寿命   房价   风险   价值   子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