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这4大中医防暑秘籍,比“多喝水”更管用

中医认为,夏季属“火”,暑气是“阳邪”,特性是热、向上向外发散、还常常夹带着湿气。


当暑邪侵袭人体,就容易消耗我们的“气”和“津液”(水分),导致:


“暑热证”:高烧、心烦气躁、大汗淋漓;


“暑湿证”:头昏脑涨、身体沉重、胸闷恶心、没胃口。


老人、体质虚弱、脾胃功能差、经常熬夜或需要在户外工作的人群,更要特别注意防暑!向大家分享几招源自中医智慧的实用防暑技巧,助你健康舒适过夏天!


防暑养生四大原则


1.吃对食物:清热健脾是关键


● 多吃“天然解暑明星”:冬瓜、西瓜、绿豆、苦瓜、荷叶等,它们性质偏凉,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 巧用“辛味”助散热:生姜、紫苏叶等辛温食材,适量食用能帮助发汗散热(比如做菜放点姜)。但注意别过量,以免上火。


● 冷饮冰品要节制:贪凉吃太多冰镇饮料、冰淇淋,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体内湿气排不出去,反而让人更疲劳、更没胃口!


2.按揉穴位:调节身体小开关


每天花几分钟按揉这些穴位,每穴位按压3-5分钟,感觉有酸胀感即可。


● 合谷穴(万能穴):手背,拇指和食指并拢时肌肉最高点。缓解头痛、发热。


● 内关穴(安心穴):手腕内侧,腕横纹向上三横指(约三指宽),两筋之间。缓解胸闷、恶心、心烦。


● 足三里穴(强壮穴):外膝眼下四横指(约四指宽),胫骨边缘。健脾胃、增强抵抗力。


3.调整作息:避开暑热养心神


● 跟着太阳调整作息:可以比平时稍晚点睡(但别超过23点)、早点起。中午小睡15-30分钟,能很好地养护心气。


● 避开烈日当头: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气温最高,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出门时,戴好遮阳帽、太阳镜,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服。


● 运动选对时间和方式: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散步、打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最好。避免在高温下剧烈运动出大汗,那样反而伤身体元气。


4.巧喝代茶饮:解渴又养生


乌梅甘草饮:乌梅3颗+甘草5克+冰糖少许煮水。生津止渴,特别适合容易出汗的人。


解暑三豆饮:绿豆+赤小豆+黑豆各30克煮汤。清热利湿,还能增强免疫力。



万一中暑了,中医怎么应急处理?


1.先兆中暑(轻微不适)表现:头晕、口渴、出汗多、没力气、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基本正常或稍高(<38℃)。


中医应对:立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喝点含盐的水或绿豆汤、淡盐水;按揉合谷穴缓解不适。


2.轻度中暑(症状加重)表现:体温升高(>38℃),脸红、出大汗、皮肤发烫,可能恶心呕吐、心跳加快,感觉胸闷没胃口。


中医应对:用湿毛巾擦身体(尤其额头、脖子、腋下、大腿根);或者口服藿香正气水/液/胶囊(按说明书),化湿解表。


3.重度中暑(情况危急,立即就医!)表现:体温极高(>40℃),手脚抽筋、血压低、脉搏弱、神志不清、抽搐等情况,最危险的情况就是热射病。

应急处理:争分夺秒!立即拨打120!同时快速物理降温(如冰敷大血管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养生   管用   秘籍   高温   中医   乌梅   穴位   胸闷   暑热   生津止渴   胃口   湿气   脾胃   甘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