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唯一提到并亲笔写下三线小城“枣庄”2字!98%的人没见过!

精彩来了!我们注意到,伟人的题名作品很多,诸如大学校名,诸如地名,车站名等等诸此之类的,但是,无论是大学校名,还是地名,都是响当当的地方,都是非常知名的地方,那么,你见过伟人曾经书写过三线小城的名字吗?

恐怕这个问题,也会让更多的朋友表示惊愕,或者直接就会说,根本没有见见过,的确如此,恐怕98%人的朋友都不曾见过,而在伟人的一次电报手稿中,却亲笔写下了“枣庄”二字,这座三线小城,就有了这样的记忆了。

从这份手稿中,我们赫然看到这样的字样“陈,同意齐电一起打下枣庄”,不知道笔者读出的内容是否正确,但是,“枣庄”两个字,第一次出现在伟人的笔下,很是有气象,万千气象,别具一格!

这份电报手稿虽然简短,但是,属于这种言简意赅的类型,并且,在书写上,也是有着非常随意随性的,也正是这种不经意的书写,无意之间,变成了高峰,寥寥数字,每一个字,都是巅峰般的存在,不是吗?

尤其是“枣庄”两个字,写得不仅仅是醒目,而且你会发现,这两个字,写得也非常有特点,整体上,这两个字,都比较高大,并且,你会发现,这两个字,还呈现出一种向右下倾斜的状态,这种状态,和我们之前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不是吗?也颠覆了我们的认识。

从这份电报手稿上,我们也能够看出,伟人的书写,还有伟人的电报内容,都是极简的,更加容易理解,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极简,就是一种风格。

不过,这份电报手稿,在书写上,也是一种信手拈来的状态,十分有特点,并且,你会发现,那种自由自在的境界,也表现的十分完美,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的革命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这种画面感,也是十分强烈的。

其中,“枣”字第一个笔画,就写得十分含蓄,内敛,轻轻的一个短横,甚至还像一个点笔的形式,总之是非常简省,而长撇大捺,都写得十分率性,并且,你会发现,是一种连带的笔画,而连带的捺笔,几乎是一种横向的状态,这种处理方式,是不是也惊艳到你呢?

而最后的两点笔,不仅流畅自然,连带一起,而且你会发现,收笔上,还有一种向上带起的状态,十分清新,十分自然。

而“庄”字的书写,就非常特别,众所周知,这个字一般情形下,会写成这种宽博的状态,而这里却写成了一种上下错位,并且是一种高大的状态,这种形状上的变化,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的了,而开始的两个点笔,不仅左右开弓,而且你会发现,彼此之间的呼应关系,更加紧密。

尤其是最后的收笔上,十分洒脱,也十分率意,那种自然的状态,让人佩服,尤其是笔墨上,还非常厚重,那种大气感,那种豪迈感,跃然纸上,让人佩服。

相信,你看到这样的字迹,也会眼前一亮的,你看到这样字迹,也会倍感新鲜的,这就是我们喜欢伟人书法的一大特点,同时,我们还深受启发,很多书法作品,都是无意之作,便成了高峰。

对于这幅作品中的“枣庄”两个字,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和见解呢?可以分享你的看法,也希望你能够分享更多更加优质的内容,为进一步弘扬伟人思想,弘扬时代精神,做出积极的贡献。

期待你的关注和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7

标签:历史   枣庄   小城   伟人   状态   手稿   电报   笔画   自然   字迹   地名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