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的他被称为“一代儒宗”、“书法大师”,多位名人都对他的评价极高,晚年的他经过岁月的洗礼身上的文人气质更加温雅,虽然白发苍苍,但仍藏不住骨子中的傲气。
这位大师不仅曾经拒绝过花重金请他作墓志铭的孔祥熙,就连毛主席和周总理也对他尊敬有加。1964年,有一次毛主席接见了他,吃饭的时候毛主席特地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
那么这位大有来头的大师究竟是谁呢?为何能让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如此尊重?
马一浮出生于1883年,从小他便展现出过人的才智。马一浮自幼就接受母亲对他的教育,跟随母亲学文,他对学习不仅有天赋还有兴趣,读过的文章几乎都能过目不忘,学习对他来说是件趣事。
在马一浮的母亲去世以后,他的父亲就为他找来一个当地的举人教他读书。但马一浮可是有“神童”之称,举人教着教着便发现这个学生可能比自己的学识还要深,于是没过多久就辞去了这份差事。
他的智慧不仅运用在学习上,在人生中更是处处充满智慧。
1912年,蔡元培担任民国教育部总长,他诚心聘请马一浮来担任教育部的秘书长,接到邀请的马一浮思索再三最终决定答应蔡元培的请求。
然而还没过多久,马一浮却突然请辞了,他告诉蔡元培:“官场的那些事我搞不懂,我只是个读书人,还是回杭州比较适合我。”
但凭马一浮的智慧怎么可能是不懂官场的那些事呢?正是因为智慧过人才让他早早看透了自己难以在官场中找到和自己意见一致的人,不如索性早点离去,足以看出马一浮是个淡泊名利只求真实的人。
凭借着这样真实的性情,他的品行和人格魅力也是吸引了不少人。
1952年,陈毅好不容易从繁忙的事务中脱身,他抽空去了趟杭州,就是为了拜访马一浮。原来陈毅除了忙于政事还对诗文特别感兴趣,因为诗文他结识了不少文人,而马一浮就是陈毅尊敬的文人之一。
等到了陈毅到了马一浮的居所,发现他还在休息,陈毅没有因为自己的到来贸然去打扰他,而是打算等他醒了再去拜访。
于是陈毅就一边观赏风景一边等马一浮,没过多久天下飘起了零星小雨,马一浮的家人见状连忙邀请陈毅进去等候。但是陈毅依然坚持要在外面等他:“未得主诺,不便遽入。”
等到马一浮醒来,才发现竟然让客人在雨中等了那么久,他连连道歉:“真的是不好意思,来客人了我却还在休息,还让您淋了雨,快进来坐。”
陈毅听到马一浮的道歉立马表示受之有愧:“您千万不要这么说,是我坚持要在外面等的,我上门来拜访没得到您的允许怎么能随便进来?”
陈毅的礼节让马一浮也是刮目相看,两人进行了愉快的谈话。
马一浮的才华早就远近闻名,所以毛主席对这位大师也是颇为尊敬,一直也想找个机会和马一浮交流,事实上,毛主席确实和马一浮进行过好几次的面对面谈话,甚至他们还一起吃过饭。
1956年是马一浮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当时对这些知识分子的政策有了很大的改变,马一浮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于1956年参加了全国政协召开的知识分子大会。
光是1964年这一年,毛主席就接见了马一浮两次,其中有一次让人最难忘。
马一浮应邀前往毛主席的宴会,还没等到进门,就远远看见毛主席专门在门口来迎接这些前来赴约的老人。马一浮赶忙上前去同毛主席打招呼,看见马一浮来毛主席也很是高兴:“我可是早就期待着与您再次交流,您能来真是太好。”
马一浮握住毛主席的手回答道:“主席邀请,我感到很是荣幸,怎么能不来呢?”两人好似故友相见一般寒暄。
进入宴会场马一浮刚想落座,就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您来坐这里。”马一浮抬头一看,原来毛主席是要把自己安排到他的身边。
那一桌除了毛主席还有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周总理、陈毅、粟裕等等。毛主席特意安排马一浮与他们坐一起,足以看出他对马一浮的尊重。
马一浮在毛主席的身旁坐下,这一看才发现,另一旁居然是周总理。
等一桌的人都到齐了,一旁的服务员正准备摆放碗筷,可这时毛主席却打断了服务员,他开口道:“不用麻烦服务员了,就让粟裕代劳吧。”粟裕听了以后立马就行动起来将碗筷一一摆放整齐。
当时的粟裕还是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毛主席考虑周全,特意让他来为这些德高望重的学者们来摆放碗筷就是为了彰显对他们的尊敬。
宴席间,气氛轻松,所有人都交谈愉快。这次的宴会给马一浮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毛主席对他的照顾也让他很是难忘,回去以后他专门写了两幅对联赠给毛主席和周总理。
送给毛主席的那一幅写着:“旋乾转坤,与民更始;开物成务,示我周行。”而给周总理的则写道:“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
实际上,当时马一浮的眼睛已经出现了问题,他的双眼几乎看不清任何东西,但他坚持要写得完美才能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足以看出马一浮对他们二人的尊重只多不少。
周总理也是十分认可马一浮的才华和能力,1957年苏联的领导人伏罗希洛夫来到了杭州,周总理立刻就想到了马一浮就在这里,于是他建议让伏罗希洛夫来见一见这个充满智慧的老人。
一行人来到马一浮的居所时,马一浮才知道周总理来了,他赶忙穿好衣服前去迎接客人。伏罗希洛夫对这位看起来有些严肃的老者很是好奇,周总理立马就向他介绍:“这是我们中国有名的学者马一浮,他可是我们中国当代的理学大师。”
听到周总理介绍自己是理学大师,马一浮心中又是一阵尊敬,这说明周总理没有把“理学”认作封建。
毛主席和周总理对马一浮的尊重也换来了马一浮对他们的信任,后来他还把自己收藏的珍品捐给了国家。
马一浮在1967年因病去世,斯人已逝,但走进浙江省的文史研究馆,马一浮的雕像安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跨越世纪与人们对视。他的事迹如同这座雕像一样将会长存。
参考信息:
浙江在线·新闻:浙江宣传 | 当马一浮站在人生岔路口
党史博览:儒学大师马一浮与共和国领导人的交往
上观新闻:周总理、陈毅元帅曾登门拜访,他即便隐居西湖,也不可能不惊动世人
北晚在线:人师者马一浮:陈独秀称他为“大儒” 周恩来也曾专门拜访
中国社会科学网:学林轶事| 一代儒宗马一浮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