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发布了《毛主席18岁瞒着父母去当兵,因一双雨靴,遭遇枪战,差点有家难归》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消息传到长沙,正在驻省湘乡中学读书的毛主席,“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迅速投身革命中去,参加了湖南新军,被编入了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
老覃在早年发布过的一篇题为《老农“疯言疯语”,说毛主席曾是他的兵,不久,主席写了封信给他》的文章里讲到,半年之后,也就是1912年3月,毛主席认为清帝已经退位,革命已经结束,而自己的学问尚未大成,就毅然决然地退出了军队,回到长沙城,继续求学。
当然了,毛主席此前离开驻省湘乡中学前去投军,学籍已经不存,想再回驻省湘乡中学读书,那是不可能的了。
怎么办呢?
他住进了长沙城里住宿费极为便宜的新安巷的“湘乡会馆”,从报纸上查阅其他学校的招生广告,打算先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来读。
读什么学校好呢?
毛主席这时对自己将来的规划,尚未明确的想法,他只是想到,革命既然已经成功,军队就不那么重要了,而国家对社会的治安和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那么,当警察,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想来想去,他决定报考警察学堂。
根据一所警察学堂刊登在《湘汉新闻》报纸上的招生广告里面的说法,只要读了这个学堂,并从这个学堂顺利毕业,领到了毕业证,就可以当警官。
毛主席怦然心动,毫不犹豫地花了1元钱的报名费,前去报了名。
然后,写信给韶山家里,说自己已经离开了驻省湘乡中学,准备报考警察学堂,争取毕业后可以谋一份当警察的差事。现在急需用钱,希望家里从速寄来。
但是,父亲毛顺生已经从别人口中听说了儿子辍学参军之事,很生气,回信给他,说家里以后不再准备从经济上支持他了,希望他早日回家。
毛主席好不容易才从大山里走出来,当然不肯这么轻易地回去。
他继续查阅报纸,另外想办法。
查啊查,突然,从报纸上发现了一则由肥皂制造学校所打的广告,广告上说,肥皂制造学校不收学杂费,供给膳宿,并有每月还给学生发放津贴。
竟然有这样的好事!
毛主席又惊又喜,马上花了1元钱的报名费,前去报考了肥皂制造学校。
但是,肥皂制造学校的招生入学考试尚未开始,一个正在法政学堂学习的朋友,积极劝他报考法政学堂,说这所政法学堂有明确承诺,只要学生在3年内学完全部法律课程,保证在期满之后举荐当官。
毛主席的心思动摇了,又花了1元钱的报名费,报考法政学堂。
为了得到家里的支持,毛主席小心地从报纸上剪下政法学堂的招生广告,放到信封里,然后写信,重述广告上的许诺,向父亲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将来当法律学家和做官的美好图景”,请求父亲寄学费来。
在等候父亲寄学费的期间,毛主席又听从了另一位朋友的劝告,前去报考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
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商人,通过经商改变了家里贫穷的境况,政法学堂和商业学校相比,他更看好公立高级商业学校,高高兴兴地寄来了学费。
于是,毛主席认认真真地投考了这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以优等成绩被录取。
但是,毛主席在这所学校里学得并不愉快。
这所学校的课程大多数是用英语讲授,毛主席没学过英语,哪里听得懂?
勉强呆了一个月,便自动退学了。
该何去何从呢?
那段时间里,毛主席无比苦闷,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长沙街边的木茶棚里,瞪大眼睛盯着报纸,想从报纸上寻出路。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