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买菜,小区广场上经常会看到有人在挑苦瓜、黄瓜、葫芦,有些瓜农甚至热情地递过来一袋葫芦,“新鲜的,尝一口啊”。但有邻居突然说,“别随便尝,有的瓜一旦发苦,真可能要命!”
说起来,大家都知道苦瓜味苦没问题,可你见过黄瓜、西葫芦、丝瓜、南瓜 这类瓜果,偶尔也会有明显苦味吗?这些瓜有没有什么健康隐患,网上流传的“苦瓜毒性堪比砒霜”,到底真的假的?
网上曾广泛流传一则说法,说钟南山院士警告“某些发苦的瓜,毒性堪比砒霜”,让不少人担忧:自家买的葫芦、黄瓜、南瓜一尝到苦该咋办,是不是有中毒风险?
这里面的真相,是有科学依据的。
瓜类蔬菜品种丰富,比如小葫芦、丝瓜、南瓜、黄瓜、节瓜等。正常新鲜采摘的这些蔬菜,味道应该是清甜或淡淡的蔬菜清味。
可一旦出现“异常苦味” ,多半是其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葫芦素” (主要是葫芦素B,也叫Cucurbitacin B)。这是自然界某些植物的苦味成分,本意是为了防治害虫,但对人体却存在剧烈毒性 。
葫芦素的毒性:中毒量很小,极少量摄入就会引发身体反应;毒性堪比砒霜(砷)的说法,有医学实验证据支撑;毒性反应个体差异大,老人、儿童、孕妇、中老年人更危险。
有研究发现,葫芦素B的急性毒性(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仅为1-10mg/kg ,而砒霜的LD50为10-15mg/kg,毒性确实非常接近甚至超越 。也就是说,发苦瓜果的毒性绝不是吓唬人 。
苦瓜为什么没事?苦瓜之所以能吃,是因为专门栽培的食用品种,苦味的成分主要是苦味素,不是葫芦素B——和葫芦素B的“毒苦”不同 ,安全性完全不是一回事。
葫芦素中毒症状一般在30分钟-2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腹痛;严重会出现脱水、休克、甚至肝肾功能受损;有的人吃进少量就会不停呕吐,短时间内出现虚脱;多例报道指出,有人因误食发苦的葫芦、西葫芦后进急诊,严重者需洗胃、补液抢救。
近10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开报道的葫芦毒素中毒事件有30多起 ,上百人因进食“自家种的苦瓜、南瓜、丝瓜”出现呕吐腹泻、休克等症状 。
医生反复提醒:一旦发现瓜果苦味异常、入口难忍 ,必须立即吐出;绝不可侥幸吞下 ,特别是家里自留瓜、自家阳台、农村地头的杂交瓜,风险最高;中老年人体质本就较弱,一旦中毒,会更快恶化。
平日遇到瓜类蔬菜,尤其是黄瓜、南瓜、西葫芦等,吃之前留意这四点 :
苦味极重的绝不入口 ——哪怕一小口吃后觉得不对劲,立刻吐出;自家或亲友种植不知来路的瓜别轻易尝鲜 ——品种杂交风险大,苦味风险高;瓜类储存过久、变质或皮色反常不吃 ——长时间暴晒、受伤口腐烂的瓜苦味风险翻倍;不要随意去菜市场、路边摊买不认识、没人卖过的“新奇瓜”。
如果已经误食怎么办?有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请立即停止进食,现场催吐,带上剩余食物去医院急诊 。别拖到症状加重。
一句话提醒:苦味瓜能致命,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恐吓。真正的防中毒“秘诀”,就是嘴里一旦苦到发麻,赶紧吐掉,别犹豫。想健康,吃瓜就要认品种、别贪便宜、入口先尝一小口。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食用葫芦科蔬菜苦味毒素的致病及防控》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22 食用农产品有害物质限量》
4. 《葫芦素B的毒性研究进展》,现代预防医学
5. 《一起葫芦科蔬菜中毒的调查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6. 《家庭园艺种植蔬菜中瓜苦素的风险与防控》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