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想求福寿双全?记住天道忌满,人道忌全,这几点要参透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 ,人道忌全。

六十岁后,莫对万事苛责,留点余地,生活自会回馈安宁,福寿不请自来。

人生六十,便如日过午,影渐西斜。

此时之人,往往忽生出许多计较来:或忧子孙不肖,或惧病痛缠身,或叹壮志未酬,或憾旧梦难圆。

于是乎,求全责备之心日盛,恨不能将世间福寿尽数揽入怀中,却不知此念一起,已先自坏了心境。

1.天道忌满,月盈则亏

月圆易缺,水满易倾。

月亮圆极便走向缺损,人生亦如此,福不享尽,功不贪尽,方能行稳致远 。

​盈满易倾,月盈则亏,生活恰似一杯茶,七分满,三分余,方品出悠长韵味。

此理自古皆然,今人尤当深味。

我曾见过一位老者,年近七旬,每日晨起必要将家中物件排列整齐,稍有歪斜便要大动肝火。

其子女孝敬,为他置办了全套红木家具,他却因一只茶杯未放归原处而终日郁郁。后来中风卧床,那些精心布置的物件再无人打理,积了厚厚一层灰。

此公求全太过,反被全字所害,岂非可笑?

2.人道忌全,水清无鱼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待人接物时多些包容,少些苛责,毕竟人道忌全,水清无鱼。

凡事过犹不及,做人别太较真,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生活反而更自在。

不必事事洞察入微,人人求全责备,保持几分难得糊涂,日子方能顺遂。

六十过后,当知残缺本是人生常态。

旧时邻舍有位老裁缝,右手缺了三指,却是方圆十里手艺最精的。

问他缘故,他笑道:“年轻时总恨此手残缺,后来才明白,正因少了三指,反倒更用心于针线之道。”

他的衣裳做得极好,尤其是盘扣手艺,堪称一绝。残缺处开出的花朵,往往比完满时更为惊艳。

3.六十岁人求福寿,不如先求个心安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人到六十,半生风雨已过,与其求那遥不可及的福寿,不如求个内心安稳。心若安然,生活处处皆是福泽,身体自然康健 。

六十载春秋,历经沧桑,此刻方悟,福寿不在外物,而在内心的安然。抛却烦恼,放下执念,心安的日子,才是晚年最好的滋养 。

常见许多老人家,整日里不是拜佛就是念经,香火烧了不少,眉头却从未舒展。

这般求神拜佛,与集市上讨价还价何异?福气不是争来的,寿数不是求来的。

我认识一位九旬老翁,每日清早拄杖去公园看人下棋,晌午在墙根下晒太阳,傍晚喝二两烧酒,逢人便说“今日快活”。他从不计较生死,反倒活得比谁都长久。

4.适度才是六十后的上乘境界

心宽体健乐今朝,逍遥自在永不凋。

人过六十,做事别太满,话别说太绝,给他人留余地,也给自己留退路。适度的包容与理解,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让晚年的生活更舒心。

六十岁的人生,就像品茶,浓淡相宜才是真滋味。追逐名利适可而止,享受生活恰到好处,这般适度的状态,才是晚年上乘的活法。

饮食适度,不必全素全荤;动静适度,不必非走万步;喜怒适度,不必强忍强欢。

见过一位退休教授,将书房布置得如同当年办公,每日严格按课表“工作”,结果半年就住了院。

又见过一位老农,七十岁开始学画,画得歪歪扭扭却乐在其中,如今八十五岁,精神矍铄如少年人。过犹不及,古人诚不我欺。

5.六十岁后,当学会与不完美相处

放下执念断烦忧,善待自己心自由。

活到六十方知晓,生活从不是一场追求极致完美的竞赛,而是一场与自己、与世界温柔和解的修行。

学会接纳身体的衰老、生活的平淡,以及梦想的未竟,方能在岁月的褶皱里,寻得内心的宁静与自洽。

牙齿松动,便吃软些;腿脚不便,就走慢些;记性差了,就多写几笔。何必强求如少年人般健步如飞?

老树盘根,别有风姿。我岳父晚年耳背得厉害,却因此躲过了许多闲言碎语,活得比谁都清净。

他说:“老天爷关了一扇门,必定开了一扇窗。”果然,他后来爱上了观察云彩,竟成了小区里有名的“气象预报员”。

结语

福寿双全不在外求,而在心境。

六十岁人若能参透“半满”二字玄机,便知:半间屋子够住,半饱饮食养生,半痴半醒处世,半藏半露做人。

留些缺憾,反倒让生命有余味;存点不足,方能为福寿留余地。

人生如饮茶,不必斟得太满。留些空白,才好品味余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美文   福寿双全   天道   人道   福寿   人生   晚年   心安   求全责备   过犹不及   内心   在外   物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