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为何让资本疯狂?普通投资者怎么参与?记住3个核心逻辑

四年了,客官们!祖传的锂电池龙头股票,总算在2025年下半年突破前期高点,创出了历史新高!而这波上涨的核心推手,竟然是一块‘没有水分’的电池,也就是固态电池。2025年下半年以来,固态电池产业捷报频传,比如中科院物理所通过“碘离子中介”技术,将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推升到了500Wh/kg,跟现在主流的锂电池相比,直接翻倍,某汽车厂商展示的全固态电池模组更达到600Wh/kg,续航潜力直指1300公里,等等。

客官可能会问:这是真能改写电动车、储能甚至整个能源行业的革命性技术?还是资本的又一次炒作?要知道,并不是每种新技术都能成功转化为产业机会,A股历史上可是有太多“颠覆性”概念,轰轰烈烈地登场,最终却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所以今天,富二就用最通俗的话,把固态电池讲透:它到底牛在哪?产业链有哪些机会?普通投资者又该怎么参与?

一、固态电池为啥能让资本疯狂?

要明白固态电池的价值,得先回到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样的新技术,才能真正转变为产业机会,做大行业蛋糕?

答案很简单:突破“性能-成本-场景”的铁三角。就像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不是因为能打电话更清楚,而是性能(能上网、能拍照)、成本(从万元降到千元)、场景(购物、办公、娱乐全覆盖)全面超越;AI大模型能爆发,也是因为它解决了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需求,适配了从编程到医疗的无数场景。

而固态电池,正在走一条一模一样的路——它的性能远超我们现在用的液态电池,能解锁的场景多到你想象不到,而成本这个短板,也正在快速松动。

先看一组数据,咱们直接对比市面上的电池:

这组数据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续航潜力明显提升,里程焦虑能缓解不少!现在主流电动车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大概250Wh/kg,续航能到600公里就挺厉害了。而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能突破500Wh/kg,相当于一辆电动车不用加大电池包,续航就有望冲到1200-1300公里,以后跑长途,不用老惦记着找充电桩、排队等充电,出门更省心。

第二,安全性比液态电池升级太多,自燃风险能大幅降低!最近几年,客官应该经常刷到电动车自燃的新闻吧?根源就在液态电池里的电解液——这东西跟汽油一样易燃易爆,一旦电池受损,液态电解质就容易泄露、短路,最后起火爆炸。而固态电池取缔了电解液,换成了固体电解质,就像把汽油换成了石头。像针刺这种极端安全测试,液态电池大概率起火,而全固态电池几乎不会燃、不会爆,部分样品耐高温能到800℃,就算夏天暴晒、发生碰撞,也能稳稳当当。

第三,极端环境适应能力强,适用场景也更宽!北方的朋友都知道,冬天电动车续航缩水是常有的事儿,零下20℃充不进电、跑不远也都不新鲜。但全固态电池在零下40℃还能正常工作,放电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高温环境下也能扛住70℃左右的考验,不管是东北的极寒,还是海南的酷暑,都能较好适配。

第四,快充和寿命双在线,长期用车更划算!全固态电池支持5到10C快充,什么概念?1C快充是1小时充满,10C的话,实验室里充电时间能缩短到6分钟左右。现在最牛的电动车快充还要15分钟,以后固态电池普及,充电5分钟,续航500公里或许真能实现。而且它的循环寿命超过2000圈,按每年开2万公里算,电池能用10年以上,比整车寿命还长,二手保值率有望跟着大涨。

更重要的是,固态电池不只升级电动车,而是能解锁一堆全新场景:

首先是低空经济。现在的无人机、载人飞行器,因为电池能量密度不够,续航只有30分钟左右,难以商业化。用全固态电池,续航能翻倍到1小时,有效载荷还能增加20%,以后打“空中出租车”上下班,可能真的会变成现实。

还有特种装备。深海潜航器、极地科考设备、太空探测器,以前受限于电池的低温性能和能量密度,工作时间很短。固态电池能在-40℃到80℃的环境下稳定工作,有望让这些装备的工作深度和时间直接翻倍。

以及消费电子。以后咱们的手机电池容量不变,续航能翻倍,充电10分钟用一天,电池鼓包、爆炸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看到这,客官可能会说:性能这么牛,肯定很贵吧?确实,现在全固态电池的成本大概是液态电池的3到5倍,但这是所有新技术的必经之路——现在的锂电池,成本是现在的十分之一;光伏板价格也只有5年前的三分之一。而固态电池的降本路径已经很清晰了:

首先是材料创新。硫化物电解质的成本从3000元/kg降到现在的800元/kg,未来还能通过规模化生产进一步下降;

还有工艺革新:干法电极、等静压等新工艺,能减少70%的能耗,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以及必不可少的规模化生产:现在市场上那些致命的机构普遍预测,2027年或将成为固态电池商业化元年,届时产能上来了,成本会快速下降,预计2030年就有机会和液态电池实现成本平价。

简单说:固态电池不是更好用的电池,而是能重构能源生态的革命性技术——它解决了液态电池的大部分痛点,还有望打开无数新场景,现在就等成本降到大众能接受的水平,一旦突破,整个行业很可能迎来指数级增长。

二、普通投资者怎么参与?记住3个核心逻辑

聊了这么多技术和产业,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处:普通投资者该怎么抓住固态电池的机会?记住一个核心原则:立足技术成熟度,匹配量产节奏,不盲目追概念,不盲目重仓押注单一路线。考虑优先布局两大增量赛道,也就是固态电解质和新增设备。

同时,因为固态电池目前还处于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过渡阶段,技术路线有不确定性,咱们也要跟踪一些关键信号,包括量产进度、成本下降幅度、政策支持力度等等,再决定是否加仓。

如果觉得选股太复杂,怕押错技术路线,另一种方式就是买主题ETF,比如锂电池ETF(561160),一键布局整个产业链。

当然任何新技术都有风险,固态电池也不例外,普通投资者一定要注意辩证看待、理性判断,包括技术路线不确定性、量产不及预期等等。

最后,回到开头的问题:固态电池到底是题材还是革命?答案或许已经很明显了——它或是一场真正的能源革命。

从液态电池到固态电池,本质上是人类对能源存储方式的重构。就像智能手机重构了数字经济,固态电池会重构交通、储能、低空经济甚至航天领域的能源供给。它不仅能让电动车加速取代燃油车,还能让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的储能成本大幅下降,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更值得骄傲的是,在这场革命中,中国企业正在领跑:我们在氧化物路线上已经实现量产,在硫化物路线上紧追日本,在设备和材料领域实现了国产化突破,产业链完整度全球第一。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固态电池或许不是短期炒作的题材,而是未来5-10年的长期机会。它就像10年前的锂电池、5年前的光伏,现在或正处于爆发的前夜。

当然,投资有风险,没有任何技术是100%成功的。但可以通过跟踪量产进度、分散配置、用ETF降低风险的方式,参与到这场时代红利中。

最后,富二想说,文字能表达的内容有限,关于人工智能更深度的分析、更直观的数据图表、以及更具体的投资策略,我们都放在B站视频里了!

快动动手指,花1分钟Mark这个宝藏账号!

操作方式<任选其一>

1、打开“Bilibili”App,在搜索栏中输入“富国基金”

2、扫描下方二维码,跳转至Bilibili

3、点击链接:
https://space.bilibili.com/543068311?sessionid=,跳转至“富国基金”B站首页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基金所跟踪标的指数的历史表现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基金投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特有风险。本基金可投资股指期货、股票期权、资产支持证券、存托凭证、参与融资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将面临特殊投资标的所对应的特有风险。经富国基金评定,该基金风险评级为R4风险,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为C4及以上的投资者。建议投资者详阅基金合同等文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产品风险等级及适配投资者等级以销售机构评定结果为准。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财经   固态   投资者   逻辑   资本   电池   核心   疯狂   基金   液态   风险   成本   电动车   量产   锂电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