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乘客付费选座,航空公司何以如此任性?

文/吴若菲

临近国庆中秋假期,由于高铁火车票一票难求,所以很多消费者选择乘坐飞机回家。但是在购入机票后进行线上选座的环节,很多人却犯了难。大量消费者反映很多好座位都被锁定,只有支付相应的金额才能选择;而能免费选择的座位几乎都是后排且不靠窗的座位。虽然消费者对航空公司的这一举动很不满,但碍于行程原因和时间安排也不得不向航空公司妥协,并支付了这一笔莫须有的费用。


尽管部分消费者对这种“付费选座”的情况存在不满,但受行程安排、归家需求等因素影响,不少人最终还是选择支付费用,只为选到更合心意的座位。按常理来说,消费者既然支付了机票的费用就理应享受免费选座的权利。航空公司这一“锁座”的行为无疑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平等交易权,他们通过人为制造“稀缺资源”来迫使消费者消费。

深究背后原因,表层来看,航空公司实则抓住了假期出行的特殊需求:他们深知国庆假期选择乘机的旅客大多都是因为抢不到高铁票所以才选择乘坐飞机的,这类消费者或是归家心切、或是出游时间紧迫,他们大多都会妥协在这个不合理的规则下,想着只要能快点抵达目的地,多花一笔钱也无所谓。同时,对部分注重出行舒适度、经济水平较高的消费群体而言,为好座位支付一定费用也在其预期之内。这种对不同客群需求的判断,让航空公司推出的“付费选座”服务有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从更深层次来看,监管部门的缺位和行业垄断,这使得航空公司在服务设计与定价上拥有了较大的自主空间。此前,针对航空领域“付费选座”的专项规范尚未完全细化,对座位锁定的范围、收费标准的透明度等方面,缺乏明确的约束边界,未能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引导。此外,航空出行在长途、时效性需求较强的场景下,确实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这种市场特性也让部分航空公司在服务优化时,更易优先考量运营收益,而非全面平衡消费者的基础权益。

要改善这一情况,并非仅靠单一力量就能实现。一方面,监管部门可加快完善相关规则,明确航空服务的基础权益范畴,要求航空公司对选座收费的规则、锁定座位的原因等信息进行提前、清晰的公示,让消费者在购票前就能充分知晓权益与消费选项,从制度层面为消费者权益筑起保障线。另一方面,更需要航空公司强化服务意识,将“人性化考量”真正融入运营细节——机票费用对应的基础服务应更明确,付费选座需以“自愿、透明”为前提,而非通过“锁定优质座位”变相增加消费者的出行成本。毕竟,优质的出行体验,从来不是靠“付费门槛”堆砌,而是源于对每一位消费者需求的尊重。

假期出行本是为了阖家团圆或愉快出游,别让 “选座付费” 的争议,冲淡了这份出行的期待。唯有监管引导与行业自律形成合力,才能让航空出行既兼顾效率与收益,也留存温度与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科技   航空公司   乘客   任性   消费者   座位   机票   费用   假期   航空   需求   权益   规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