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了个玩笑,第一个倒下的不是乌克兰,而是百年中立的瑞士

瑞士央行在8月紧急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自2024年3月以来的第六次降息。与此同时,美国对瑞士征收高达39%的惩罚性关税:

专门针对手表、机械和巧克力等瑞士支柱产业。这个曾经的“全球保险箱”,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中立承诺破裂,瑞士自毁百年信誉

瑞士的中立地位不是自己说的算,而是1815年《巴黎条约》正式确认的。两百多年来,这块“金字招牌”让瑞士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国际冲突。

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2月28日。瑞士联邦委员会干了一件建国以来从没干过的事:主动撕毁永久中立承诺,跟着欧盟冻结俄罗斯82.3亿美元资产。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当时就直言:“瑞士不再中立了”。这句话像把刀,直接捅穿了瑞士金融业的命门。

更离谱的是,2023年瑞士为了讨好美国,连伊朗的人道主义物资都敢拦截!结果伊朗石油订单全转给了咱中国。

2024年6月,瑞士跟美国签了金融数据交换协议,亲手把百年银行保密制度砸得稀巴烂。信任这东西,建立起来难,崩塌起来快。

富豪们吓得魂飞魄散,沙特国家银行带头,2700多个家族办公室连夜把钱转到香港。中东土豪拎着钱箱直奔迪拜,就因为迪拜的广告打得很直白:“免税、保密、不问钱从哪来”。

根据瑞士银行协会的数据,从2022年起,外国客户从瑞士银行取走的资金已接近1500亿瑞士法郎。

到今年8月,瑞士银行体系中的私人财富已流出高达480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企业和国家的存款。

在过去两年中,国际客户对瑞士银行的信任度下降了41%。对于一个年GDP仅为9349亿美元的小国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经济损失,堪称历史上的最大灾难。

2023年3月,167年历史的瑞士信贷突然“猝死”。市值蒸发97%,被瑞银30亿瑞郎捡了便宜,160亿瑞郎债券直接归零。

瑞信的死因很复杂。之前就有一系列问题:对冲基金爆仓让它遭受重创,供应链金融项目破产更让它雪上加霜。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疑是瑞士放弃中立后引发的信任危机。

瑞银也没能幸免。今年美国司法部指控它帮俄罗斯寡头洗钱12亿美元,欧盟顺势掐住它的命脉,股价崩到18瑞郎,两年跌了60%。

新成立的瑞银集团资产规模庞大,甚至超过了瑞士GDP的140%。这意味着,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到不能倒”的巨无霸。一旦未来瑞银出现问题,瑞士政府将根本无力救助。

美国关税大棒,瑞士遭遇背后一刀

就在瑞士为美国付出这么多之后,特朗普政府却给了瑞士一记重击。今年8月,美国宣布对瑞士出口的手表、精密机械、巧克力等传统优势产业,征收高达39%的惩罚性关税。

这个税率甚至比欧盟同类产品的关税高出一倍以上。对于高度依赖出口的瑞士来说,这无异于釜底抽薪。

瑞士联邦主席祖特尔飞去华盛顿求情,连特朗普的面都没见着,灰头土脸回了家。这种待遇对于一个传统盟友来说,简直是羞辱。

特朗普政府给瑞士开出的39%关税单,简直是照着瑞士的经济命脉量身定做的“惩罚清单”。制药、钟表、机械这三大支柱产业被精准瞄准,就像有人闯进钟表店,专挑最贵的瑞士机芯下手。

如果说关税是钝刀子割肉,那F-35战机的涨价就是精准捅向瑞士国防预算的尖刀。瑞士国防部2021年公投通过的60亿瑞郎购机计划,如今被美方告知要追加13亿瑞郎。

这就好比买辆二手车签完合同,经销商突然说“刚才忘了算发动机钱”。更气人的是,美方解释这是因为双方对“固定价格”存在“误解”。

这笔涨价的13亿瑞郎可不是小数目,能建3所儿童医院,或者给全国公立学校换一轮新电脑。瑞士纳税人愤怒地发现,自己省吃俭用缴的税,竟然要为美国军火商的“算术失误”买单。

历史教训,小国的生存之道

知情人士透露,瑞士希望尽快敲定一份新的商务方案,向华盛顿寻求减轻关税负担,该方案可能包括增加国防开支和扩大美国能源在瑞士的准入。

自8月7日关税生效以来,瑞士官员一直与私营部门合作,制定更优的让步方案,争取将关税降至接近特朗普对欧盟施加的15%水平。

消息人士透露,该方案包括:可能增加从美国采购的国防设备、允许美国通过瑞士销售更多液化天然气以及在其他领域提供更多市场准入。

瑞士经济部在回应路透提问时表示:“瑞士联邦委员会仍坚定致力于改善与美国的关税状况”,并指出各级别讨论仍在进行中。

瑞士的遭遇,是一场典型的连锁反应。从放弃中立的那一刻起,它便踏上了信誉崩塌的下坡路。冻结俄罗斯资产动摇了信任基础,瑞信的倒下放大了金融脆弱性,

资金大逃亡让昔日的保险箱空空如也,美国关税的惩罚则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瑞士曾经凭借中立与保密赢得世界,但如今却因背离中立而失去了最宝贵的信用。

它告诉世人:在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风暴面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安全”。几百年的中立神话说破就破,曾经的金融天堂也能瞬间跌入泥潭。瑞士的教训,值得所有国家深思。

瑞士的故事就像一部国际政治版的黑色幽默剧。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乌克兰没有倒下,结果第一个被踹下悬崖的,竟是那个自诩“全球保险箱”的瑞士。

历史开了个玩笑,但这个玩笑的背后是残酷的现实:在大国博弈中,小国的生存之道不是选边站队,而是保持战略定力,维护自身核心利益。

瑞士的教训告诉我们,国际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即使是百年中立的神话,也可能在一夜之间破灭。

参考资料:
《从举国欢庆到举国愤怒,特朗普开征39%税率让瑞士人“破防”》——北京日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财经   乌克兰   瑞士   玩笑   历史   美国   关税   俄罗斯   欧盟   银行   保险箱   小国   华盛顿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