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一支来自西部的军队逼近商朝都城朝歌。
商纣王站在高台上,望着远方扬起的尘土。
或许他还在想:这些西岐人怎敢挑战大商的天威?
可历史的天平早已倾斜,如今的商朝竟无一人可用?那些曾经忠心耿耿的诸侯,如今都去了哪里?
七十万大军,为何会在牧野一触即溃?
更让他想不通的是,那些平日里卑躬屈膝的奴隶,为何会在战场上集体倒戈?
这一切,都要从三十年前那个被他囚禁又释放的西伯侯说起......
纣王登基的第十年,朝歌城里传来一个消息:西伯侯姬昌在暗中收买人心。
此时姬昌已经年近六十,还是商朝西陲周国的首领。
姬昌的领地虽然不算大,但姬昌为人和蔼可亲,礼贤下士,在西岐颇有声誉。
然后这种行为被纣王身边的佞臣崇侯虎扭曲了真相。
崇侯虎对纣王说:西伯侯积累了这么多善行善德,诸侯都听他的,恐怕对大王您不利啊。
于是,纣王一道诏令发往西岐:命姬昌即刻入朝觐见。
姬昌收到诏令之后,深知这次去朝歌九死一生。
临行前,他嘱咐长子伯邑考说,如果他有不测,得用仁德治理西岐,不能轻举妄动。
随后,姬昌就踏上了去朝歌的路。然后到了朝歌之后,纣王直接将他关进了地牢。
这个地牢阴暗潮湿,只有一个小窗透光。
面对纣王的这个举动,姬昌却出奇地平静。
他拿出几捆竹简,那是周人历代相传的占卜之术。
在漫长的囚禁中,他开始推演八卦。六十四卦的雏形,就在这间地牢里渐渐成形。
但纣王始终不放心这个姬昌。
一日,他突发奇想,竟让人把伯邑考杀了,然后做成肉羹送去给姬昌吃。
他倒要看看,西伯侯这个圣人,敢不敢吃下去。
早在肉羹送到之前,姬昌就已经通过卦象算出了此事。
当使者把食盒送到的时候,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把肉羹吃了个干干净净。
使者回来后告诉了纣王这件事,纣王随即大笑,认为这个西伯侯也不过如此。
他不知道的是,姬昌每次吞咽时,都将嚼不烂的肉块藏在袖子里。
夜深人静时,姬昌跪在地上,把那些碎肉埋进墙角。
至今河南安阳的羑里城遗址,还有一处叫“吐儿冢”的土堆。
七年后,周国的一个大臣散宜生带着金银珠宝、宝马良驹和很多美女来到朝歌。
纣王见到这些珍宝,龙颜大悦,随即便释放了姬昌。
临行前,纣王还故作大度地赐给姬昌弓矢斧钺让他替自己镇守西岐。
走出朝歌城门时,姬昌取出随身的蓍草,占了一卦。
卦象显示:几条龙势均力敌,相互交战,致使几败俱伤,血本无归。
此时送走姬昌的纣王,还沉浸在酒池肉林里,他还没有意识到,商朝的气数要尽了......
姬昌返回西岐便开始对内称王,史称周文王。
没过多久,商朝就爆发了内乱。姬昌意识到机会来了。不过,他没有等到伐商,就去世了。
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他的遗志,史称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趁着商朝大军平定叛乱,周军在姬发的带领下开始了伐商。
这些士兵来自八个不同的部族,他们六天前才渡过孟津,此时盔甲上还有露水。
当时黄河水面上飘着薄冰,姜尚命令士兵用战马拖着木筏过河。
探子来报,商纣王的主力部队还在东南方解决东夷军队,朝歌城里只剩临时拼凑的守军。
周武王姬发知道,这是父亲姬昌等待了一生的机会。
朝歌城下,商军的阵列显得杂乱无章。
十七万人中大半是刚从田间征来的农夫和东夷战俘。他们手中的青铜矛锈迹斑斑,有些人连皮甲都没配齐。
破晓时,周军的战鼓突然擂响。
姜尚亲自带领三百精兵发起冲锋,这些精锐士兵的矛尖上都绑着浸油的麻布,点燃后像一条火龙扑向商军阵线。
商军前排的战象受惊失控,反而冲乱了自家阵列。
正午时分,战场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商军中的东夷战俘突然调转矛头,向身后的商军冲去。
这些被强征来的士兵记得,周军使者曾暗中承诺:倒戈者免死。
很快,混乱像瘟疫般蔓延开来。
有人看见商军将领挥剑砍倒逃兵,但更多的士兵开始丢下武器,脱掉盔甲往淇河里跳。
纣王在鹿台上望见这一幕时,手中的酒爵跌落在台阶上。
他想起三十年前,那个被他囚禁在地牢里的西伯侯。
那个老人曾安静地吃下肉羹,然后继续在牢房里推演卦象。
现在他终于明白,那些卦象里藏着极大的复仇之意。
日落前,周军的旗帜插上了朝歌城头......
牧野之战大败的消息传到朝歌时,纣王像被雷劈中了一样呆坐在椅子上。
侍从跪在地上,声音发抖地报告前线溃败的消息。
他没问具体战况,只是挥了挥手让人退下。
这位商王心里明白,当周军突破牧野防线的那一刻,结局就已经注定。
六百年的商王朝,在他手里走到了尽头。
但真正让他决定走上鹿台绝路的,不是战败本身,而是战败背后那些无法挽回的东西。
纣王比谁都清楚商朝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他继位时,东夷叛乱不断,诸侯离心离德。
他用强硬手段解决,修建桥梁粮仓稳定民心,打造精锐部队远征东南。
这些举措曾让商王朝回光返照,但也耗尽了最后的气数。
当周军攻来时,精锐部队还在东夷作战,朝歌城里只剩下临时征召的奴隶和战俘。
这些人临阵倒戈,不是因为他们多喜欢周人,而是对商朝的怨恨已经深入骨髓。
更让纣王绝望的是人心的背离。
那些曾经跪倒在他脚下的诸侯,一个个投奔西岐;那些受他恩惠的大臣,关键时刻不见踪影。
现在想来,当年在地牢里囚禁姬昌时,就该把整个西岐连根拔起。
可惜他低估姬昌父子。
鹿台上的风越来越大,纣王亲手点燃了大殿。
他最后看了一眼朝歌,街道上已经有人在抢夺宫中的财物,远处隐约可见周军的旗帜。
火越烧越大,火焰很快吞没了他的视线。
当周军找到纣王焦黑的尸体时,这个曾经的商天子双手交叠在一起,依旧保持着高傲的姿态。
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君王,用最惨烈的方式,给延续六百年的商王朝画上了句号。
1936年,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了一座特殊的灰坑。
坑中堆积着烧焦的甲骨、熔化的青铜器片和炭化的梁柱。
还有一块残缺的玉戈,刃部因高温而龟裂,柄部却保留着精细的云雷纹——或许是某位商王最后的佩饰。
这个灰坑,成了我们理解纣王末日的钥匙。
商朝灭亡前的最后几十年,殷墟的祭祀坑突然变得密集起来。
考古数据显示,仅纣王在位期间,人祭数量就比前期增加了三倍。
甲骨文记载着一次次占卜,内容从祈求丰收逐渐变成“求上苍保佑”。
显然,这个王朝已经陷入某种集体焦虑。
商朝的灭亡,在殷墟遗址中早有预兆。
早期墓葬中精美的青铜器,到了晚期逐渐被粗糙的仿制品替代。
原本规整的宫殿基址,末期出现了仓促改建的痕迹。
最明显的变化是甲骨占卜:早期记载着有条不紊的祭祀日程,晚期却充满了对灾异和动乱的惶恐。
考古学家还在殷墟发现了一个甲骨坑,里面堆放着数百片未经烧灼的卜骨,刻辞内容十分一致:周王是否要来讨伐大商。
或许从卜卦的那一刻起,纣王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