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如(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革命烈士吴石将军的螺洲镇故居与三坊七巷宫巷故居访客量激增,其中上海、香港、贵州等地游客专程到访,甚至有82岁红军后代乘10小时高铁前来瞻仰。这一盛况得益于热播剧《沉默的荣耀》,该剧呈现吴石等人为全国解放事业作出的奉献,让曾经隐姓埋名的英雄被大家看见。
吴石将军作为著名军事将领,后成为重要隐蔽战线英雄。大众对其故居的积极参观是值得认可与鼓励的,但影视剧带来的流量如同一阵风,风过后,我们该如何守护这份被重新发现的“沉默的荣耀”?我们能否将短暂的“热度”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温度”?这是值得思考的。
于人流量激增的近期而言,故居应完善管理,平衡好开发与保护。人类在逐渐的进化和社会化后更偏爱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这不仅仅是追求表面的齐整,更是追求一种心理上的舒适、安全、公平和高效。如果故居管理秩序没有适时更新,人流量的暴涨也许会带来一系列不好的社会环境影响,如交通拥堵导致秩序混乱,出现车挤车、人挤人的现象;祭品的随意摆放、乱扔垃圾等破坏故居的整洁……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思考,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引发我们的负面情绪,降低参观故居的积极性。
匹配权威的展览和讲解,满足被剧集激发起更深层次求知欲的观众。影视剧《沉默的荣耀》以1949年解放前后为背景,讲述吴石赴台潜伏协助解放军解放舟山群岛的一段人生经历,而影视剧艺术作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有集中、冲突和情感张力,因此可能会在某些细节上失实。那些被剧集吸引而想要进一步了解吴石人生以及历史真相的观众们需要正规的易接触的信息途径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将“网红打卡点”真正升华为一个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人文精神地标,不仅讲好吴石的故事,更讲好他背后那一代人的理想和牺牲。影视剧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载体之一,带动相关历史、人物、地点成为热点的案例层出不穷。国内《狂飙》对广东江门市的取景,极大地展现了其独特的骑楼建筑和市井风情,带火了广东的市井文化,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往打卡。国外《权力的游戏》在全球多地取景,将许多原本小众或不知名的地点推向了世界舞台。这两个剧集带来的效应是“打卡”式的,而对于吴石故居这样的革命文物和精神高地,我们的目标不应止于“打卡”,而应致力于将其转化为一个可持续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反思的空间。
文旅部门和故居管理方应借此契机,乘风而上,开发更具深度的旅游产品,引导观众从追逐剧情“热闹”,转向理解历史“门道”,真正实现“热度”变“温度”,“流量”变“留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