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杜强,一个在酒类行业媒体工作十年的“小学生”,今年也感受到了白酒的时代压力,最近突然隐隐有更大不安——整个舆论环境,正在将白酒的形象进一步拉向“地狱”。
我最近看了两篇稿子,都用到了“老登”这个词——
一篇是《老登们的社交货币全崩了》,文章说白酒、高端茶和片仔癀都呈现大幅下滑;另一篇是《10年前的老登营销失灵了》,将很多品牌的下滑归咎于看不懂小登的需求。
他们的依据是白酒行业第三季度的单季表现,板块内18家企业营收总额同比大幅下滑18.42%,净利润总额降幅更是扩大至22.03%,被称为最差三季度报。

很多财经媒体和自媒体的分析,都说是消费断层的“锅”。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归因——“老登不喝白酒了”。
老年人,油腻的中年人……老登这个词带着戏谑,将政令影响和消费疲软的责任,轻巧地推给了一个模糊的群体画像:那些年长、保守、正在退出消费主力的男性。
仿佛白酒市场的起伏,只是一代人的退场仪式。这不符合常识。
事实远比这复杂。
是一夜之间,原来喝白酒的消费者中有2成左右的人就不喝了?
显然这不符合常识。

酒企第三季度增幅放缓的背后,是禁酒令,是整体消费理性的全面回归,绝非单纯的年龄的问题。
深究起来,是因为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不足,中国人的财务计划,从来都是跨越生命周期的智慧,上班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养老钱和棺材本,所以在经济不太行的时候一定要存钱。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家庭储蓄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这种“为未来存钱”的集体意识,在经济预期转弱时自然转化为消费谨慎。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存款为82,300元,同比增长5.2%。同时,约有24.7%的家庭银行存款超过30万元
00后开始研究“薅羊毛”,中年人精打细算,老年人追求性价比,全民都不怎么消费了。
别说白酒受到暴击,白酒、汽车、家居、3C……哪个领域日子就好过了?
好了,既然白酒下滑和老登关系不大,但我为什么那么想消灭这个词?

“老登”这个词的伤害性,在于它一出现,就自动在判断一个群体的品味和形象,在直接贬损。我现在35岁,是中登了,再过几年就是老登了,我不想以后被人这样喊。
在酒这个行业,老登用代际标签掩盖了经济本质。值得警惕的是,将白酒与“老登”强行绑定,其实是一种文化贬损,老登喝的酒,土、没品位、不值得被分享……完全忽略了白酒的文化、品牌和工艺。
“老登”叙事正在消解这种文化厚度。
当年轻人戏谑地将白酒与“中年油腻”画等号,视为“应酬专用酒”,实际上是在斩断白酒与追求自我的小登们的连接。

其实年轻人认为白酒是父辈爱喝的酒,都还算正常,但如果“老登的酒”这种认知一旦固化,恐怕就很难扭转了。
白酒行业努力在重构,就不能简单将消费者划分为“老登”与“小登”。
白酒的世界里,不该有“老登”,只有不同年龄的知味者。
喝啤酒是为了酣畅,喝葡萄酒是为了精致,那喝白酒是为了小口品饮,是为了品味人生……都是为了微醺或买醉。
没办法,就希望“老登”这个词被消灭掉。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