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美联储干了件大事,把联邦基金利率往下调了25个基点,现在到4.00%-4.25%了。
这还是2024年12月之后头一回降,市场里的人都在说,今年之内估计还得降两次,加起来总共降75个基点,这节奏差不多定了。
全球资本流动的轨迹,正被这一调整慢慢改变,以前美元跟潮汐似的能左右全球金融周期,现在这股劲儿明显弱了。
之前美国利率高的时候,4%-5%的稳定收益摆在那儿,全球的钱都往它那儿跑,跟吸铁石似的。
国际金融机构也聪明,拿这个美元存款利息当底子,设计各种理财产品拉闲散资金,再把归集来的资本投到高收益领域,一层叠一层的金融杠杆就这么加起来了。
本来想这模式能一直撑着美国金融的韧性,结果市场泡沫也跟着越吹越大。
现在一降息,美元资产的收益吸引力就下来了,机构怕后面收益更少,赶紧把手里的资产清了跑路,全球的钱又开始挪地方找新机会。
全球的钱总不能闲着,得找新的地方去。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现在全球地缘情况这么复杂,资本肯定更愿意往安全系数高的市场跑,中国这时候就冒出来了。
一方面是咱们这儿发展环境稳,资产价格也不算高;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节点城市和产业布局,正把外资往实物经济里引。
这种调整让资本不容易被短期美元波动抽走,从根儿上减弱了美元周期的冲击。
先说说货币政策的空间。
以前美联储搞高利率,全球资本都往美国挤,其他国家没办法,只能跟着加息。
现在美联储一降息,中国总算能按自己的想法定货币政策了。
2025年9月美联储刚降息,中国央行就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放了1950亿元进去,既缓解了短期资金紧张,也给实体经济送了流动性。
这不是咱们第一次这么干,2024年4月央行就降过0.25个百分点的准,放了大概5000亿元长期资金出来。
这种连续操作能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企业融资容易了,不管是扩大生产还是稳住就业,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实在的好处。
再看人民币汇率和资产定价的事儿。
美元供给一多,汇率就容易往下走。
2025年9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破了7.1,10月3日还维持在7.1195。
汇率涨了有啥用?最直接的是进口成本降了,比如2025年9月中国进口原油的成本,就比8月少了一些。
而且国内资产在国际上的定价也跟着涨了,黄金就是个明显的例子,现货黄金价格都突破3700美元/盎司了,今年到现在涨了超40%。
这背后其实是全球对美元信用的重新看待,也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在上升的表现。
还有资本流入带来的市场活力。
虽然短期债市因为国内政策预期有点波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稍微涨到1.78%,但从长期看,中美利差变好了,外资肯定会多买中国债券。
中债登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境外机构就增持了120亿元中国国债,比8月多了8%。
股市也有动静,A股和港股都在往上走,优质企业融资环境越来越顺,尤其是沿海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节点区域,很可能成为资本先光顾的地方,到时候说不定能冒出新的赚钱机会。
不过机遇之外,难题也不少。
现在中国货币流通有点“乘数高、周转快”的特点。
2025年3月广义货币(M2)余额都到326.06万亿元了,但基础货币里实际在流通的才15.74万亿元,货币乘数高达19.9倍。
这么一来,钱很难沉下来,企业和个人都常觉得“手头紧”,短期消费贷成了市场主流,2024年底国内贷存款比都升到85.03%了。
本来想外资进来直接用就行,后来发现怎么接住这些钱、不让它脱离实体经济,才是最大的挑战。
一方面,短期想赚快钱的资本可能会炒热局部市场,把资产泡沫吹大;另一方面,实体经济里融资还分层次,中小企业想拿到钱比大企业难多了。
2025年二季度工信部报告里说,中国中小企业贷款审批通过率大概68%,比大企业低15个百分点,这差距挺明显的。
更麻烦的是,美联储降息节奏也说不准,中金公司预测10月可能再降25个基点,但后面要是通胀压力大,宽松空间就没了,这种波动会让资本流动更复杂。
远东资信就说,中国不会因为美联储降息就搞大规模宽松,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会在1.70%-1.90%之间晃。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守住钱袋子才是关键。
避险的话可以看看黄金,瑞银都把年底目标价提到3800美元/盎司了;
想投点权益类资产,被低估的制造业龙头和“一带一路”相关板块可以多留意,说不定能赶上产业升级和资本流入的红利。
至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得小心短期高息的坑,最好选跟实体经济绑在一起的中长期产品。
有三个指标得常盯着:一是美联储的降息节奏,10月和12月的议息会议会定全球流动性的方向;二是国内货币政策的动作,央行降准降息、财政刺激政策啥时候落地,直接影响市场预期;三是外汇占款的变化,这能看出外资进来的力度。
企业方面,得把债务结构理顺了,别太依赖短期借贷,趁着融资成本低的时候,换成长期低成本资金。
进出口企业更得注意,汇率波动大,用外汇对冲工具能稳住经营预期,2025年1-9月就有不少企业这么干,远期结售汇工具用了2.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22%。
对个人来说,控制杠杆率很重要,别看见啥热门就跟着投,应急资金得先备足了。
搞不清市场风向的时候,宁愿稳一点,也别瞎折腾。
如此看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跟着市场变化调整策略,才是最稳妥的。
美联储这轮降息,说到底就是全球金融格局变样的一个信号。
美元没以前那么能左右局势了,中国正好有了金融开放的好机会,但钱怎么转得顺、怎么引到实体经济里,这些难题还在。
76年来中国在硬实力上突破了不少,金融领域想实现自主可控,也得在开放里一步步来。
通过政策把资本引向实体经济,靠产业优势留住长期资本,中国不仅能守住财富根基,还能在全球金融变局里掌握主动。
咱们普通人跟着大方向走,理性规划,才能让自己的钱袋子更稳当。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