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七夕节”,牢记:1不留,2不去,吃3样,老传统别忘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进入七月之后,我们即将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那便是七夕节,从杜牧这句诗当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秋夜的清凉静谧,同时“卧看牵牛织女星”,则生动记录了古人七夕夜观星的传统,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无限遐想与浪漫情怀。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巧节、中国情人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它起源于古人对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宿崇拜,后融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爱情传说,逐渐演变为女性祈求心灵手巧、姻缘美满的节日。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是怎么来的呢?

七夕节的核心传说家喻户晓:相传天帝孙女织女擅织云锦,下凡与人间牛郎相爱成婚。天帝怒而划银河将二人分隔,仅允每年七月初七由喜鹊搭桥相见一次。这段“鹊桥相会”的传说成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代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七夕节俗在六朝时期趋于丰富和圆满,汉魏以后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

其习俗主要有,乞巧竞技,女子月下以五彩线快速穿过七孔针(或九孔针),比拼手速与精准度,称为“穿针乞巧”;或“投针验巧”(正午投针于露天水盆,观察水中针影形态占巧);或“喜蛛应巧”(七夕前捕获蜘蛛置于盒中,次日验蛛网密疏为“得巧”吉兆)。

祭祀仪式,少女、少妇设香案、摆花果(如菱角、巧果)、胭脂,向织女星默祷祈求巧艺、智慧、美丽、如意郎君或早生贵子。

特色食俗,制作并品尝各式精巧点心“巧果”(油面糖炸点心,造型多为花卉、工具如剪刀、尺子),寓意甜美幸福,并互相赠送展示手艺。

另外,在民间还有“曝书晒衣”(防霉驱虫并展示巧艺)、“为牛庆生”(儿童采花挂牛角,纪念传说中舍身助牛郎的老牛)、“拜魁星”(书生祈求科举功名)等。

七月初七“七夕节”,牢记:1不留,2不去,吃3样,老传统别忘,家庭更幸福!在生活节奏快速的今天,重温一些古老的传统,并非拘泥于形式,而是借此表达情感、关注家人、祈求美好,让生活多一份仪式感和温暖期盼。

七夕节,“1不留”

不留烦忧与隔阂

七夕是充满美好祝愿的日子。古人拜织女时,会默祷心中的期盼,同时也放下过去的烦恼。无论是与伴侣间的些许不快,还是与孩子、父母之间的代沟,不妨借此机会,坦诚沟通,相互理解,把不愉快“不留”下。

七夕节,“2不去”

不去危险之地

避免深夜独自前往水边、荒僻之地。这不仅因初秋夜晚寒凉,安全隐患多,从传统讲,也避免了“冲撞”之说。


浮躁之场

尽量避免沉迷于过度喧闹、应酬的场所。七夕更宜静心感受家庭和情感的温暖,而非在外奔忙。陪伴家人散步、看星,比穿梭于酒局饭局更有意义。

七夕节,“吃3样”

巧果

寓意“心灵手巧,甜蜜幸福”。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造型多为花卉、工具(剪刀、尺子)等。可以和家人一起用模具制作巧果,共享动手的乐趣。购买一些造型可爱的点心也是不错的选择。

巧芽面

寓意“聪明伶俐,好运发芽”,过去常吃豆芽(称“巧芽”)做的面条。可以做一碗清汤面,配上焯水的绿豆芽、黄瓜丝、胡萝卜丝等,清爽可口,寓意也好。

七月初七吃鸡,寓意“大吉大利”。在一些地方,七夕吃鸡,也寓意吉祥。在这天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家人炖一锅香菇鸡汤,营养美味,温暖肠胃,也讨个“吉”利的好彩头。

七夕节,这个源于星宿崇拜,承载着牛郎织女美丽传说和古代女子巧智祈愿的节日,穿越千年,依然闪耀着温暖的人性之光。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对心灵手巧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是永恒的。最后在这样的日子当中,也祝大家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美食   传统   寓意   织女星   心灵手巧   牛郎织女   温暖   鹊桥相会   幸福   点心   天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