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士兵臂章地图、百年未变的领土蓝图、对戈兰高地水源的贪婪控制,以色列的扩张主义逻辑,正成为点燃中东火药桶的核心引信。
在西亚这片交织着历史、信仰与资源的地缘政治雷区,以色列某些政治力量所追求的“大以色列”愿景,正以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方式重塑地区格局。当国际社会聚焦加沙硝烟时,一张以色列士兵佩戴的臂章地图引发轩然大波——其勾勒的疆域远超今日国界,赫然囊括巴勒斯坦全境及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约旦等国的大片土地,范围从尼罗河延伸至幼发拉底河。
这并非孤立事件或士兵臆想。其根源深植于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的极端领土主张。历史档案显示,早在上世纪早期,部分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家就曾提出过类似“从尼罗河到幼发拉底河”的泛地域构想,作为对《圣经》中“应许之地”的一种极端化、政治化的诠释。这一主张虽从未成为全体犹太人或以色列官方的统一国策,但其幽灵始终盘踞在以色列极右翼和极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并随着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时隐时现。
一、百年幽影:从极端构想到现实渗透
以色列的战略思维深受其建国历程和地缘困境塑造。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后,首任总理本-古里安提出的 “边缘主义”(Periphery Doctrine)战略初露端倪:即突破阿拉伯国家包围圈,与非阿拉伯的邻国(如当时的伊朗、土耳其、埃塞俄比亚)及少数民族(如库尔德人)建立联盟。这一策略的核心是“以分裂求安全”。
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领土急剧扩张,一种更具进攻性的“分而治之”战略逐渐成型。部分以色列战略理论家公开主张利用中东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其逻辑链条清晰:通过支持邻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分离运动或宗教派别冲突,削弱乃至瓦解潜在对手的国家统一性和凝聚力,从而保障以色列的安全与地区主导地位。这种战略思维虽非以色列所有政治力量的共识,但其影响力通过某些政治派别、智库和安全机构持续渗透到政策层面。
2024年9月,以色列总理在联合国展示的新地图,公然将国际社会普遍视为未来巴勒斯坦国领土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标注为以色列领土,不仅是对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的公然践踏,更是对历史遗留的极端领土主张的危险呼应。
二、水权即霸权:生命线的残酷控制术
在以色列的扩张逻辑中,对关键水资源的控制占有压倒性的战略地位。中东是全球水资源压力最严峻的区域。以色列对此有着冷酷的认知:掌控水源,即掌控生存命脉与地区博弈的主动权。
1967年战争的关键目标之一,便是夺取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这片被称作“中东水塔”的战略要地,控制着流入加利利湖(以色列最大淡水水源)和约旦河上游的大部分水量。通过军事占领,以色列实际掌控了这些原本属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水资源。水源地的军事化,成为其维持区域优势的关键支柱。
其对黎巴嫩利塔尼河的觊觎同样由来已久。历史记录显示,早在1950年代,就有以色列机构研究引该河水入以的方案。1982年入侵黎巴嫩南部后,以军在该区域实施了实质性的水资源汲取工程,引发黎巴嫩强烈抗议,这是赤裸裸的跨境资源掠夺。
而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水资源压迫,发生在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自1967年以来,以色列系统性地剥夺巴勒斯坦人的水权。约180个巴勒斯坦社区长期缺乏稳定自来水供应。巴勒斯坦人打井取水需获得以方近乎不可能批准的许可。更甚的是,以色列当局常在巴勒斯坦水井旁钻探更深的机井,导致当地水源枯竭,然后以高价向巴勒斯坦人出售由其控制的水资源,形成了一种“剥夺-垄断-售卖”的压迫循环。
在加沙地带,水资源危机更是人道灾难。历次军事冲突中,水基础设施常成为打击目标。2013年,以军曾向加沙水井倾倒水泥。持续封锁与破坏导致加沙高达95%的水源已无法安全饮用,居民日均可用水量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基本生存标准,水污染引发的疾病肆虐。
三、“分而治之”:邻国稳定的系统性侵蚀
以色列某些势力推行的“分而治之”策略,近年在对伊朗政策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其核心是试图利用伊朗国内的多民族构成制造裂痕。
这一思路得到部分美国智库(如“捍卫民主基金会”FDD)的呼应。其分析师曾公开撰文,将伊朗的民族多样性描述为“潜在的战略弱点”,鼓吹支持分离主义运动。《耶路撒冷邮报》等以色列媒体也曾刊文,煽动性地呼吁建立一个“中东分治伊朗联盟”,并承诺为“寻求分离的群体”提供安全支持。
然而,这一策略严重误判了伊朗的国家现实与社会结构。伊朗拥有数千年的国家历史积淀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多项独立社会研究(如2016年的广泛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伊朗民众对国家认同感强烈,民族或宗教身份与国家认同并行不悖。当面临外部威胁(如以色列的公开敌意甚至军事打击)时,伊朗国内往往展现出更强的团结,而非分裂。
以伊朗阿塞拜疆人为例,作为第二大族群,其精英深度融入国家政治、宗教、军事和经济核心。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前总统内贾德、现任总统莱希等关键人物均有阿塞拜疆背景。这种深度的结构性融合,使得外部力量煽动分裂的企图屡屡碰壁,反而强化了伊朗的国家韧性。
四、反噬与集结:地区反抗怒火熊熊燃烧
以色列持续不断的扩张政策和咄咄逼人的军事行动,正在激起整个中东地区空前强烈的反抗浪潮,其自身安全环境急剧恶化。
黎巴嫩真主党作为一支强大的抵抗力量,其领导人多次严正警告:以色列的扩张行径是对所有邻国的威胁。据可靠军事情报评估,真主党拥有数量庞大(远超10万枚)、射程覆盖以色列全境的火箭弹和导弹武库,其战斗力和决心在多次冲突中已得到验证。以色列北部边境已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埃及作为地区大国,反应强烈而谨慎。面对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及潜在的西奈半岛意图,埃及已在西埃边境进行大规模军事集结和强化防御部署。埃及外交部多次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的挑衅行为和对国际法的漠视,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巴勒斯坦人被迫迁移至西奈半岛的企图。
伊拉克境内由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武装(如“人民动员部队”)则发出了更直接的军事威胁,誓言将“抵抗以色列的侵略直至其灭亡”。这些武装力量拥有相当的远程打击能力,并能利用叙利亚的领土作为通道。
更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某些势力正试图将美国更深地拖入中东冲突漩涡。2024年初,以色列政府高调宣布可能对黎巴嫩真主党发动大规模打击的时机,恰逢美国深陷乌克兰危机和国内大选政治。其背后逻辑耐人寻味:担忧美国因战略重心转移或寻求与伊朗缓和关系而“抛弃”以色列。因此,通过主动制造或升级地区危机(尤其在黎巴嫩或伊朗方向),试图“锁定”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和战略承诺。
这使美国陷入极其尴尬的战略困境: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强硬政策,将严重损害其国际形象和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若试图约束以色列,则面临国内强大的亲以游说集团和国会压力。美国每年向以色列提供的巨额军事援助(超过38亿美元)和深度情报合作,构成了一种难以挣脱的战略捆绑,极大限制了其政策灵活性,甚至可能被迫为以色列的冒险行为承担后果。
五、划清界限:警惕阴谋论毒害理性分析
在深入剖析和批判以色列某些政治力量的扩张政策及危害时,必须时刻警惕滑向反犹主义(Antisemitism)的深渊。历史教训惨痛:臭名昭著的伪造文件《锡安长老议定书》被纳粹等势力利用,成为迫害犹太人的“理论依据”。
近期,随着国际局势紧张,社交媒体上再次沉渣泛起,出现将“犹太人”整体妖魔化、与所谓“统治世界阴谋”挂钩的荒谬言论。例如,2023年左右流传的“可萨犹太人”阴谋论,声称一个虚构的犹太集团策划了俄乌冲突,意图最终占据乌克兰领土。此类论调往往基于拙劣的伪造“证据”(如伪造的希伯来语文件或断章取义的言论),毫无事实依据,其本质是古老的反犹仇恨在现代的变种。
联合国不同文明联盟高级代表多次强调:“反犹太主义是一种有毒的意识形态,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偏见、仇恨和歧视。” 理性、客观地批判以色列政府的特定政策、军事行动和扩张主义意识形态,是基于事实和国际法的正当行为,这完全不同于攻击整个犹太民族或传播反犹阴谋论。后者不仅道德沦丧,更是对解决复杂中东问题的严重干扰,模糊了真正的矛盾焦点。
戈兰高地的水依然流淌,却滋养着占领的果实;加沙的母亲仍在为孩子的饮水安全而绝望哭泣。 当佩戴着“尼罗河到幼发拉底河”臂章的士兵巡逻在被占领土时,西奈半岛的埃及坦克严阵以待,黎巴嫩南部的导弹蓄势待发,整个中东屏住了呼吸,危机一触即发。
历史反复证明,基于极端民族主义和领土扩张的“安全”幻梦,最终带来的只有更深刻的不安全与仇恨的循环。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恰恰为破解这一死结提供了方向:唯有在水资源公平共享成为共识、民族间平等对话取代压迫、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得到切实尊重的基础上,中东才能真正走出冲突的泥潭。当生命之源不再被武器化,和平的清泉才有希望润泽这片干渴已久的土地。 以色列某些势力追求的“大以色列”迷梦,终将被地区人民追求尊严、正义与和平的坚定意志所粉碎。
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