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1-1的平局,控球率仅32.8%,禁区触球仅8次,全场退守至550阵型,这些数据属于瓜迪奥拉的曼城。对阵阿森纳的赛后,人们突然发现,那个曾经偏执于传控、追求绝对战术理想的瓜迪奥拉,似乎悄然消失了。
面对媒体的质疑,瓜迪奥拉罕见地承认了战术上的被动:“阿森纳表现得更好,我们不得不退守。我们不是为此(防守反击)而生的,但你必须接受。”他甚至自嘲道:“十年摆一次大巴?不算糟。”
这话从瓜迪奥拉口中说出,近乎颠覆。曾几何时,他的球队即便面对铁桶阵也要用传控撕开缺口,如今却主动让出球权,用最“反瓜帅”的方式寻求生存。赛后镜头捕捉到一幕更令人玩味:瓜迪奥拉双手捧住第四官员的脸,近乎“亲吻”。仿佛在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向裁判、向命运、甚至向自己妥协。
瓜迪奥拉的解释充满无奈:“只有三天恢复时间,球员筋疲力尽,哈兰德背痛,斯通斯、阿克状态不佳……”一周双赛的消耗、伤病潮的困扰,以及阿森纳极具针对性的高位逼抢,迫使曼城不得不放弃控球。
但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瓜迪奥拉终于意识到,在英超的残酷竞争中,有时理想必须向现实低头。詹俊的点评一针见血:“瓜迪奥拉这个‘求变’会让曼城更难对付。”从执着于控球到接受防反,从理想主义者变为实用主义者,这种转变或许才是曼城真正可怕的进化。
瓜迪奥拉坦言:“我感到痛苦,我不喜欢这样。我想把球控制住,我想靠近对手门将,而不是退到自家禁区。”但他话锋一转,“当对手做得很好的时候,你必须接受。”
这种接受,恰恰是瓜迪奥拉的成长痛。过去他或许会因固执而溃败,如今却愿意为了一分而妥协。正如他对球员的评价:“没有那种精神(韧性)我们就无法生存。”如今的曼城,正在学习用另一种方式赢球。或者说,至少不输。
瓜迪奥拉没有抛弃他的哲学,只是学会了暂时隐藏。正如他所说:“我们必须找回精神,战术是后话。”这场平局或许预示着一个更灵活、更坚韧的曼城正在诞生:一个既能在欧冠控场碾压,也能在英超泥沼中鏖战的曼城。
理想主义者从未离开,他只是选择了更聪明的方式生存。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