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做出艰难决断,俄罗斯向全民加税,不是说“越打越有钱”吗?


俄财政部准备提高增值税和富人税,军费开支不断膨胀。

口号还在喊“越打越有钱”,可国家预算已经吃紧,税负转嫁给老百姓到底能撑多久?

战场换不来金库满仓

俄罗斯打了这么久的仗,不仅没赚到外界想象中的油水,反倒掏空了口袋。

刚开始靠着能源出口勉强支撑,现在油价被压制、出口被制裁,国家收入掉得快,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军费怎么都压不下去。

前线吃紧,后方花钱如流水,武器要买,人员要补,损毁要修,基础设施也要建。

战争拖得越久,财政窟窿越大。

俄罗斯虽然靠天然气、石油起家,可在当前国际市场上想多赚一点非常难。

欧洲市场几乎断了,转向亚洲又有运输瓶颈,价格上不去,买家挑挑拣拣,靠卖油救命的想法越来越难实现。

很多人早期说俄罗斯靠打仗反而“越打越有钱”。说这话的人只看到了俄乌冲突刚开始时油价暴涨那一阵子。

那时候确实赚了一笔,但那种情况根本持续不下去。

一方面是西方搞制裁,对油价设置上限,还联合压低市场报价。

另一方面是买家越来越谨慎,像印度、土耳其买得多,但都压价。

赚的钱没多少,反倒得靠降价换客户。

军费是刚性支出,每年预算里这块已经变成最大块头。

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填补缺口。

战争让预算变形,很多本来用于民生、教育、医疗的钱,现在全往军事和安全体系倾斜。

俄罗斯有国家财富基金,也动用了不少。

但那是储备,不能一直掏。掏完之后怎么办?

所以财政部开始研究新一轮的税收调整,希望把亏空补上。

预算上的窟窿和战争挂钩,短时间看不到缓解迹象。

战争没结束,财政难题就跟着咬住不放。

在这种情况下,口号喊再响也解决不了现金流。

“越打越有钱”说起来轻松,财政数字却赤裸裸打脸。

俄罗斯财政已经在战争的压力下变形。

增税、压缩民生支出、动用储备、抛售国有资产,一条条路都不好走。

财政部长说话也越发小心,怕一个动作带崩市场情绪。

这一场仗,已经耗得俄罗斯经济体力透支。

如果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国家运转都将吃力。

财政吃紧不是传言,而是摆在台面上的现实。

打仗靠的不光是武器,还得有钱。

可现在连基础财政平衡都出问题,这样的仗要怎么继续打下去?

“增税”风声背后的财政选择

普京没有公开签署哪条法令写明“全民增税”,财政部已经明确表示要调整税制。

最明显的就是计划把增值税提高几个百分点。

增值税直接影响所有消费者,从商家到普通人,最后一环谁买单?当然是百姓。

本轮税改目标清晰,不搞大范围提升,而是选几个关键税种下手。

除了增值税,还有针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

这几年俄罗斯已经逐步取消统一税率,对富人开征更高比例,外界称之为“富人税”。

还有公司税。财政部也在考虑把企业所得税从原来的水平调高。

从数字看,如果三项税都调整,财政收入可以增加好几千亿卢布,但这个数字放在整个军费开支的背景下,依旧不够看。

这些政策目前很多还停留在提案或审议阶段。

若议会通过、总统签字,执行层面会很快启动。

过去俄罗斯在战时政策上推进很快,哪怕是关系全国经济的改革,也能在几周内通过流程。

增税的目的无非是想缓解财政压力。

国家不差印钞机,一旦滥发货币,通胀立马爆炸。

俄罗斯已经吃过这个亏,现在只能靠增加真实收入维持财政平衡。

税收调整也面临很多阻力。

富人不愿意多缴税,有能力避税;企业面临外部压力,不想再承担更多成本;

普通人收入增长慢,抗压能力差,一加税就会缩紧消费。

财政部面临一个三难选择:不增税,财政撑不住;对富人加税,跑掉;对全民加税,舆论炸锅。

每一条路都有代价,最后只能权衡。

战时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财政持续硬撑。

战争没有赢,预算先垮,这个教训全球都见过。

俄罗斯现在就在这条线上挣扎。

有人说俄罗斯可以卖资产换钱。

确实,政府正在加快国有资产出售,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卖得快了,变现价格就低,一些国有银行、能源公司本就是战略储备,不可能轻易甩卖。

财政部说增税主要面向高消费、高收入人群,实际操作中总有变数。

商人会把税转嫁给客户,企业会减少开支或裁员,最终影响还是落到普通人身上。

政策看起来是为了国家财政,实施过程中却容易激起社会不满。

俄政府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民众接受这一轮调整。

战争进入持久期,财政也得进入紧缩期。

俄罗斯政府开始逐步抠细账,账面数字解决不了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财政部希望通过这一轮税收改革撑过最难的阶段。

战争会不会结束,国际市场会不会缓解,能源出口能不能恢复,才是决定国家收入的关键变量。

这一轮增税,不只是为了“打仗的钱”,更反映出整个国家机器已经开始向内部动刀。

增税是第一步,后续可能还会有消费税、资源税等调整。

俄罗斯正在做一场没有硝烟的财政攻坚战。

预算数字再动听,也挡不住代价翻倍

俄财政部算过账,如果增值税提高两个点,每年能多收一万亿卢布左右,看起来不少,根本不够填前线和后方耗掉的天文数字。

这些钱进了预算账本,没真正流进民众口袋。

反倒是商品价格涨了,企业经营成本上来了,市场消费力减了,老百姓手里剩的钱更少。

一个政策刚落地,另一个副作用马上冒出来。

增值税是典型的间接税,征税对象是商家,承担对象却是消费者。

商品价格只要抬头,底层生活就跟着吃紧。

工资没涨、物价却跳了两级梯,实际购买力一下缩水。

富人有躲税手段,有资产配置,有海外转移通道。

普通人只能硬扛,不吃就省,看病就拖,买房买车干脆不想。

政府说增税主要针对有能力群体,执行落地过程不会区分得那么清楚。

政策传导链条拉长,利益传导却往下压。

财政上的缺口看起来是账目问题,实际上关乎社会稳定。

有人担心,增税这条路走下去,会不会带来通胀、资本外流、地下经济复活等新问题?

事实上,已有不少富人开始将资金从俄罗斯撤出,转移资产到友好国家甚至直接出海。

一边加税,一边财富出逃,这笔账怎么算?

企业方面也没闲着。

增税一出,利润少了,开支缩了。裁员、减薪、延后投资成了普遍做法。

表面看是国家增加收入,深层却是市场活力被抽干。

资本看政策环境,不看口号热度。

信心没了,税率再低也留不住人;环境稳了,税率再高都有人回来。

俄罗斯现在的问题不是钱少,而是路径断。

财政不能只靠调税,也不能只靠卖油。

战争吞噬财政的速度远比税收增速快。

要撑起战争预算,得靠更大盘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光靠加税是饮鸩止渴。

民众最怕的不是加税,而是加了没用,国家照样吃紧,服务照样缩水,民生照样没人管。

信任一旦崩了,哪怕财政数字再光鲜,也压不住社会怨气。

一边说越打越有钱,一边把手伸进百姓口袋,逻辑早就断裂。

战争财政拐点,未来何路可走

战争打到现在,俄罗斯财政进入了关键拐点。

打一天,就得多掏一天的钱。

靠储备金顶着,顶不了太久;靠增税输血,输得起一时,输不起长线。

财政天平已经倾斜,再不调整可能连军费都要拖欠。

俄政府还有几张牌:出售国有资产、扩大债务发行、强化央行货币支持。

这些办法能解一时燃眉,却都会带来新的火苗。

卖资产损失长期收益;发债推高财政利息支出;印钞带来新一轮通胀。

每条路都走不快,也走不远。

国际市场也未必给机会。

石油价格一旦受控,天然气出口被替代,能源收入就难回高峰。

中东产能上来了,亚洲买家选项变多了,俄罗斯就得让利换市场。

能源卖不出高价,预算回补就打折。

更麻烦的是,战争不知要拖到何时。

如果冲突长期化,财政会陷入持续硬撑状态。

国防开支压住一切,民生工程就只能靠边。

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预算被挤压,会带来深远影响。

年轻人看不到前景,中产阶层失去保障,社会信心流失,国家就难以维稳。

财政一旦失稳,军心也难稳。

战争讲战略,也讲后勤。

财政撑不住,军队士气跟着垮。

俄政府现在最缺的是解决根源问题的能力,不只是筹钱,而是停火换空间。

如果财政继续走紧缩路线,百姓生活水平下滑,社会对战争的耐心也会下降。

国内怨气一旦积聚,外部压力再叠加,局势就难以收拾。

表面看是财税技术问题,实质是国家治理的压力测试。

再喊口号、再画大饼,也无法抵消饭桌上的空盘子。

国家财政不是军工口号能兜住的东西,它得靠实打实的收入支出平衡来稳固。

俄罗斯财政这道口子,一旦撑破,战争就可能因经济崩盘提前落幕。

对所有旁观者而言,“越打越有钱”这样的说法,终究只能活在神话里。


信息来源

《俄罗斯财政部考虑上调增值税以弥补战争开支》·新华社·2025年9月

《俄高收入人群税负或将继续上调》·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年9月

《俄政府拟售国有资产填补预算缺口》·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9月

《俄预算赤字扩大,增税方案引发关注》·环球时报·2025年9月

《俄乌冲突下的俄罗斯财政结构变化分析》·经济日报·2025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财经   俄罗斯   决断   全民   艰难   有钱   财政   财政部   战争   预算   国家   增值税   富人   军费   吃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