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大娘买菜后倒地去世,医生提醒:天气炎热,出门4件事要做好


7月的早上,菜市场的热闹像往年一样准时开启。豆角、西红柿、黄瓜、鸡蛋,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

65岁的大娘刚挑选完菜,正准备往回走,却在离家不到两百米的地方突然倒地不起。旁人急忙叫来救护车,等送到医院时,心跳早已停止。

没有车祸、没有外伤,更没有任何预兆。家属懵了,邻居也懵了。她早上还和人聊天说最近身体蛮好,怎么说没就没了?

心源性猝死,是她最终的诊断结果。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真正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她倒下去的方式——像被天气“偷袭”了一样,毫无征兆。

今年的夏天,真的不太一样。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部分城市地表温度逼近60℃,仿佛大地成了个火炉。可怕的是,很多人还以为“热出汗”只是难受罢了,殊不知,一些看不见的身体警报,已经悄悄拉响。

有种死亡,不需要刀枪,它藏在酷暑里,也藏在人们“我还能扛”的大意里。

人,是个恒温动物。体温一旦超过42℃,细胞就开始“熟”了。热射病的核心问题,不是出汗多,而是身体散热彻底失控,核心温度飙升,像锅里煮的人参鸡汤,煮着煮着就没了呼吸。

而老年人,是最容易“被煮”的那一类群体。

别以为热射病只是脱水导致的中暑。它是中暑的终极形态,致死率高达50%。它来得特别“阴”,早期表现可能只是乏力、头晕、走路不稳,很多人以为是低血糖、没吃饭,结果吃了点东西,反而加速了体内热量的堆积,等到意识模糊,再送医,已是回天乏术。

别拿年龄说事儿。年轻人也不是铁打的,近几年因为跑步猝死、露营晕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喝功能饮料、穿压缩衣、暴晒健身的,简直是在给身体“点火”。

很多人问,为什么天气一热,人就容易突然倒下?

因为高温最先攻击的是“心”。人在热环境中,皮肤血管扩张,心跳加快,为了散热,心脏相当于一直在“跑步”。而对于心功能本就不全的老年人来说,这无异于让一个拄拐杖的老人跑400米。心脏想罢工,根本没人拦得住。

天气越热,血液越“黏”,血压越容易波动,血栓形成的风险也随之飙升。很多人以为夏天低血压,其实恰恰早晚温差大,血管收缩反应迟缓,猝死反倒更容易发生在清晨和傍晚。

说白了,夏天不是“热死人”,是“累死人”。

尤其是早上,那些赶早市的老人,往往空腹出门,一路提菜、晒太阳、走路,回家时血糖低、体力透支、心脏负荷又大,倒下去几乎是迟早的事。

你以为他们是被热死的,是被“日常”拖垮的。


到底出门要注意什么?不是喊你别出门,而是出门前,真的要做足“预案”。

第一件事,补水,但不是狂灌水。

很多人以为口渴才喝水,这个习惯在夏天简直是慢性自杀。等你口渴时,身体已经失水超过2%。建议早上起床就喝200~300ml温水,出门前再喝一次,别等身体“报警”才补救。

第二件事,时间选对。

早上5点-7点,太阳没毒,空气相对清新,是最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时间段。上午10点以后,紫外线强度飙升,地表像蒸笼一样,建议避开10点-16点这个“热死时间段”。不是怕你晒黑,是怕你中暑。

第三件事,衣服别乱穿。

别再穿那种看起来“透气”其实不吸汗的化纤衣,纯棉、浅色、宽松,才是夏日标配。别穿黑衣服去晒太阳,热量吸收堪比穿了个暖宝宝。

第四件事,别空腹出门。

哪怕吃两块饼干、一杯牛奶,也比空着肚子晒太阳强。空腹状态下,血糖不稳,血压容易波动,尤其是吃降压药、降糖药的老年人,极容易出现“低血糖性晕厥”。

还有一个盲点:药物。

很多老年人夏天还在吃利尿剂,结果越吃越脱水。还有一种药叫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心脏病治疗,它会抑制心率上升,人在热环境中一旦需要加快心跳散热,却因为药物“刹车”,结果就像开车上坡却被锁了油门,直接熄火。

有些人怕晒黑,涂防晒霜厚得像墙皮,但身体内部早就“热炸了”,皮肤白了,心脏却“黑了”。

还有一种“隐形风险”,叫“室内高温”。

很多房子没装空调,尤其是老旧居民楼,顶楼户型,白天室温能飙到40℃以上。屋里闷得像蒸笼,老人舍不得开空调,结果在屋里直接昏迷。这类患者送来急诊时,往往体温表都量不出来,超过42℃的体温,连温度计都投降了。

更可怕的,是“人情误判”。

很多家属还在说:“她才刚出门买个菜,怎么可能会出事呢?”或者:“她一直身体挺好的啊!”但身体从来不会提前打招呼,它只会在你最松懈的时候,突然翻脸。

说真的,夏天最不稳定的,不是天气,是人的身体。

人的耐热极限,其实非常脆弱。研究显示,人在湿热环境中,核心温度超过41℃时,大脑功能就会开始紊乱。这时候出现的胡言乱语、意识模糊,不是“中暑”,而是“热射病前兆”。

不要再等“出汗多”“头晕了”才想起喝水,不要到“喘不过气”才想开空调,该做的准备,应该在你出门之前就完成。

更不要轻信“扛一扛就过去了”。很多人就是这样,把“扛”当成了勇敢的代名词,却不知道,这种“扛”,可能是走向死亡的加速器。


热天不是不能出门,但必须“带脑子”。

如果你身边有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拜托一定盯紧他们。别让他们一个人出门太久,别让他们空腹晒太阳,别让他们屋里不开空调。

不是怕他们怕热,是怕他们再也回不来。

天气热,不是让你停下生活,而是提醒你——活着这件事,不能靠“习惯”。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陈林,李小红,彭辉.热射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24,44(03):265-268.
[2]王伟,赵丽.高温环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防护措施[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10):987-992.
[3]张建国,王芳.老年人中暑和热射病的防治建议[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4,22(06):543-54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养生   大娘   炎热   天气   医生   身体   老年人   夏天   高温   心脏   早上   老人   空调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