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库克带着iPhone 17登场,全网一片欢呼,硬件性能、外观设计、影像系统几乎都被夸上天。A19芯片更强了,屏幕更亮了,摄像头更清晰,散热也更稳了,媒体评测几乎一致给出高分。
但这一次,最该成为主角的AI,却像个配角,被轻描淡写地带过。
在发布会上,Apple Intelligence只被点到为止。没有ChatGPT那样流畅的对话,没有Gemini那样的系统级整合,更没有OpenAI爆料中的「口袋AI」那种引爆想象力的硬件产品。
不少评测媒体甚至“选择性忽略”了AI功能。只有少量提到——苹果的AI更多是后台辅助,比如写作建议、消息总结、图片生成。但这些功能,放在2023年都不算新鲜。
对比谷歌Pixel 10发布会,差距就出来了:Google将Gemini大模型深度嵌入手机、手表、耳机,硬件设计围绕AI重构;OpenAI也在筹备AI硬件,主打「上下文感知」与「无界交互」。
而苹果呢?依旧在用“隐私优先”的逻辑打安全牌,AI体验却远远落后。2025年了,Siri还是那个“听不懂人话”的Siri。
问题的关键不是iPhone有没有AI,而是苹果有没有把AI当成下一代技术范式。
回顾2007年,第一代iPhone刚发布时,诺基亚看了一眼,觉得不过是“多了一块触屏”;结果没过几年,自己就成了历史的注脚。
今天的苹果,是否也在重蹈诺基亚的覆辙?
AI时代真正的变革,不是加几个AI功能就能完成的,而是从根本上重新定义“手机”:
这不是简单的功能变化,而是整个生态的重构。
过去十年,苹果靠硬件创新和生态封闭维持霸主地位。Siri停滞、App Store高抽成、封闭系统,都是苹果的“护城河”。
但AI打破了这一切。
当用户习惯了GPT、Gemini那种“说一句话就能完成任务”的交互方式,传统的App模式就显得笨重而过时。哪怕你摄像头再好、芯片再强,用户体验的“灵魂”已经不在硬件上。
Apple Intelligence虽然提出了“端侧AI+私有云”的混合架构,保证隐私,但体验上远不如ChatGPT直接、自然。更重要的是,苹果的AI生态完全落后:
这就像当年诺基亚坚持塞班系统,结果被iOS和Android彻底边缘化。
未来的手机,不是“加了AI的手机”,而是“AI定义的手机”。
苹果曾经靠重新定义“触控交互”赢得了智能机时代的船票;但如果它继续把AI当成一个“功能补丁”,而不是“底层逻辑”,那就可能失去AI时代的门票。
从iPhone 17可以看出,苹果依然有世界最顶级的工业设计、芯片能力、产品生态。但在AI这场决定未来十年格局的战役中,它却明显起步太晚、发力太弱、节奏太慢。
Apple Intelligence不是答案,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问题是:苹果愿不愿意像当年乔布斯那样,彻底推翻旧逻辑,重新定义“手机”的含义?
历史的经验是:巨头不是死于产品力不足,而是死于战略犹豫。
诺基亚曾经也很强,直到它不再相信未来会变。
现在轮到苹果做出选择了。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