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唐朝的杨玉环是个顶顶漂亮的美人,那时候的女子大多追求纤瘦,可她偏偏是丰腴的体态,往那儿一站就透着一股富态。
可她晚上睡觉有个怪毛病,换成别人早就受不了,唐玄宗却天天陪着,还说离不开。
到底是什么习惯,让皇帝如此“上头”?
公元719年,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一个官宦之家,诞下一名女婴,取名杨玉环。谁也没想到,这个女孩日后会成为大唐最耀眼也最悲情的女子。
杨玉环的美,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纤瘦如柳”,她是丰腴之美,肌肤如凝脂,体态如春柳扶风。《新唐书》用四个字形容她:“丰艳绝伦”。
这不是简单的胖,而是一种健康、富态、充满生命力的美。她走路时裙裾轻扬,仿佛自带风韵;一笑一颦,皆有风情。
传说她曾在御花园赏花,伸手轻抚一朵牡丹,那花竟悄然合拢花瓣,仿佛自愧不如。宫女惊呼:“花见妃容而羞,不敢争艳!”从此,“羞花”之名不胫而走。
但这“羞花”的背后,其实藏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在等级森严的后宫,美貌是资本,也是原罪。无数双眼睛盯着她,等着她出错,等着她失宠。
而杨玉环的“错”,恰恰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气味”。
据《杨太真外传》等野史记载,杨玉环因体脂较厚,加之唐代气候湿热,夏季出汗较多,身上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体味。
这在现代医学中,可能属于轻度的“腋臭”或“汗味”,但在古代宫廷,却是极为忌讳的“不洁之气”。
她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为了掩盖,她几乎动用了当时最顶级的“美容科技”——三重香疗法。
第一重:香料熏体。她命香料司每日调配西域进贡的龙涎香、沉香、乳香、麝香,调制成特制香膏,涂抹于腋下。
这些香料极为名贵,一两沉香价值千金,而杨贵妃每月消耗的香料,足以让一个小国破产。
第二重:花汁沐浴。她让宫女每日清晨采摘新鲜的玫瑰、芍药、茉莉、蔷薇,榨取汁液,调入温水中,亲自为她擦洗腋下。
这不仅是清洁,更是一种“香疗仪式”。白居易《长恨歌》中“温泉水滑洗凝脂”一句,说的正是她在华清池沐浴的场景。
第三重:衣物熏香。她的衣柜中常年埋着香包,连被褥、坐垫都经过特殊熏制。她穿过的衣服,挂在窗边三日,仍余香不散。
她努力到近乎苛刻,只为在皇帝面前,保持“完美”的形象。可她不知道的是,她越是遮掩,唐玄宗就越着迷。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晚年却成了“安史之乱”的责任人。世人骂他昏庸,说他因宠爱杨贵妃而荒废朝政。
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掌控天下、阅尽美人的帝王,为何偏偏对她如此痴迷?答案,或许就藏在那股“别人避之不及,他却日日追寻”的气味里。
据《资治通鉴》和《旧唐书》记载,唐玄宗晚年失眠严重,常常夜不能寐。可只要杨贵妃在侧,他便能安然入睡。
有人以为是她的歌声安抚了他,其实不然。真正让他安心的,是她身上的气息。
那是一种混合了花香、汗味、脂粉与香料的独特气味。对旁人来说,可能过于浓烈,甚至刺鼻;但对唐玄宗而言,这却是“贵妃香”——一种只属于她的、无法复制的真实。
他曾对心腹太监高力士说:“别的妃子用同样的香,朕闻了只觉俗气。唯有贵妃,香中有味,味中有情,这才是活生生的人。”
这句话,道尽了他对杨玉环的深情。
他不是不知道她的“缺点”,而是正因为知道,才更珍惜。在宫中,人人都戴着面具,说着恭维的话,做着符合礼法的事。唯有杨玉环,在他面前,从不掩饰。
她会因为吃荔枝太急而笑出声;她会因为跳舞太累而直接躺在地上;她会在深夜打呼噜,声音如雷;她会在出汗后,坦然让宫女为她擦拭。
这些在别人眼中“失仪”的举动,在唐玄宗看来,却是最珍贵的“真性情”。
他曾为她做尽荒唐事:为了一颗新鲜的荔枝,下令千里驿骑传送,马不停蹄,只为让她尝到“一口甜”;
为了一曲《霓裳羽衣曲》,亲自谱曲,命李龟年演奏,只为看她翩翩起舞;为了让她沐浴舒适,扩建华清池,耗巨资修建专属汤池,沉香堆山,宝石镶边。
这些,都不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因为她让他感受到了“活着”的真实。
有一次,一位妃子暗中讥讽:“贵妃香气太重,恐伤龙体。”唐玄宗听后勃然大怒,当场下令将那妃子贬入冷宫,终身不得见驾。
他不是在维护杨贵妃的尊严,而是在守护那份“真实”。在帝王的世界里,完美是假象,瑕疵才是真相。而杨玉环,恰恰是那个敢于“不完美”的人。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史称“安史之乱”。这场叛乱,不仅动摇了大唐的根基,也终结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
次年六月,长安沦陷,唐玄宗仓皇西逃。随行的,只有百官、禁军和杨贵妃。
当队伍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禁军突然哗变。将领陈玄礼带头请命:“国难至此,皆因杨国忠专权误国,贵妃不宜再留!”
唐玄宗震惊,他试图辩解:“贵妃深居宫中,何罪之有?”可士兵们不依不饶,刀剑出鞘,局势一触即发。
高力士低声劝道:“陛下若不舍贵妃,恐将士生变,社稷危矣。”那一刻,唐玄宗终于明白:江山与美人,他只能选一个。
他选择了江山。在佛堂内,杨贵妃含泪拜别。她没有哭闹,只是轻轻说了一句:“陛下保重。”随后,白绫缠颈,香消玉殒,年仅38岁。
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连续三日不食不语,终日呆坐,口中喃喃:“香呢?怎么闻不到了?”
他让人将杨贵妃生前用过的香囊、衣物、被褥全部封存,甚至下令封闭华清池,不准任何人进入。
他再也听不到她的歌声,看不到她的舞姿,更闻不到那股“贵妃香”。
后来,他退位为太上皇,幽居兴庆宫。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走到她曾住过的寝宫,轻轻嗅着空气,仿佛还能捕捉到一丝余香。
有人问他:“贵妃何以得宠?”他只说了三个字:“真性情。”这三个字,胜过千言万语。
《旧唐书·杨贵妃传》
《新唐书·玄宗本纪》
《资治通鉴》卷217(唐纪三十三)
《杨太真外传》(唐·郑处诲)
《明皇杂录》(唐·郑棨)
《长恨歌》(唐·白居易)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