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99元、面包128元、衣服799元,这样的价格你见过吗?这些数字不是高档商圈或者五星酒店的价格表,而是近两年在我国一线城市街头巷尾频繁出现的“主理人门店”里的真实标签。
如果说几年前,主理人门店还代表着新潮和高级感,如今,这一波高价风潮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潮。
很多人不禁好奇,这种看似高大上的生意模式,怎么就成了网友调侃的对象?为什么上海、深圳、北京这些潮流都市,主理人门店开得快,关得更快?
说到底,主理人门店其实就是个“速生速死”的现象。
从高价、猎奇到服务傲慢,主理人门店的故事一再上演。
最终,还是被现实和消费者用脚投票打回了原形。
回头看,最早的主理人咖啡店、面包店、潮牌馆都充满着文艺与情怀。
人们进店要预约、菜单写得像诗一样复杂、服务员甚至全程用英文交流,仿佛每一份商品都是艺术品。
那时候,主理人三个字是身份的象征,是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品牌溢价。
但这场风潮很快变了味。最早的退潮信号,出现在那些村喀咖啡馆里。
主理人们带着“诗和远方”的梦想跑到乡村,开起精致小资的咖啡店,结果现实却格外骨感:有的店一年营业额还抵不上租金,有人甚至亏了六十五万元关门跑路。
为什么主理人门店在短时间内成了“昙花一现”?
一方面是高价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是猎奇和包装走到了头。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变了。
主理人门店的高价,早已成了网友们调侃的对象。
有人说,这不就是“没钱招员工的个体户”嘛?上海有间主理人咖啡馆,门口直接挂着“旺铺转让”的大字,招牌上还写着“只接待朋友,不服务上帝”。
还有人分享,去主理人咖啡店点了一杯“沸腾大海”,其实就是冰美式加几颗话梅,结果结账130元,连饮料都没沸腾,自己倒是气炸了。
其实主理人这个词,最早是从日本潮流品牌传过来的。
原本指的是品牌的创始人或核心运营者,是审美与格调的象征。
后来这一概念被引进国内,最初流行于潮牌、说唱圈等亚文化小圈子。
等到2016年后,主理人模式开始向餐饮、文创等行业蔓延,最终演变为“万物皆可主理人”。
主理人门店的服务风格,也被网友吐槽为“傲慢”
有的门店进门就问有没有预约,还列出一堆店规
比如低消一百、禁止拍照、卫生间不能用等等,弄得顾客如临大敌
一些主理人甚至把“傲慢”当作格调,把正常的商业服务变成了“审美教育”。
有网友在咖啡店点了4988元的饮品,结果不仅没喝出什么特别,还被主理人怼了一通。
这样的消费体验,谁会有第二次?
其实,年轻消费者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故事好包装就买单”的群体了。
根据2024年我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超过八成的年轻人买东西前都会比价、查攻略、看评价。
品牌溢价、艺术叙事、复杂包装,在他们眼里早就不值钱。
一天一杯199元的咖啡?他们多半会转身离开。
主理人门店的退潮,正是新一代消费者理性回归的体现。
现在的年轻人更关注产品本身的价值和体验。
那些没有空调、只靠几台电风扇的街角小店,凭着新鲜、好吃、划算,依然能排起长龙。
这些老店主不会给自己贴“主理人”的标签,却能靠真材实料收获满满的回头客。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