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三国演义》中出场了三国中绝大多数人物,但罗老先生还是忽视了几位三国大佬,他们有的镇守边疆,有的力挽狂澜,有的则是治世能臣,可以说这几位没有在演义中登场,实在是一大损失!今天咱们就说说这些正史中很厉害,但被演义雪藏的几位猛人。
蜀汉:被忽略的"硬核保镖"与守城战神
说起蜀汉猛将,人人皆知关张赵马黄,却很少有人听过陈到的名字。这位在《演义》里零出场的将领,早在刘备任豫州刺史时就忠心追随,堪称蜀汉版"中南海保镖"。他统领着刘备的亲军"白毦兵",这支部队号称"百人阻敌,万夫莫开",是三国时期顶级的特种部队。刘备死后,陈到驻守永安门户,相当于蜀汉的"东部战区司令",默默守护着蜀汉的东大门,可惜这份功绩全被《演义》分给了赵云。

蜀汉末年还有位硬核守城将罗宪,邓艾灭蜀后,东吴打着"救援"旗号想趁火打劫,罗宪带着永安军民硬刚到底。东吴先是派盛曼、谢询攻城,被他打回老家;后来连名将陆抗带着三万大军亲征,也被他堵在城下半年多。直到司马昭援军赶到,陆抗才不得不撤兵,这波"守国门"的操作,比演义里的空城计更惊心动魄。
姜维北伐时的副将柳隐也堪称传奇,他既能出谋划策又能冲锋陷阵,颇有黄忠遗风。曹魏灭蜀之战中,钟会大军横扫汉中诸关,唯独在柳隐驻守的黄金围寸步难行,最后还是刘禅亲自下诏书,柳隐才无奈投降,这份忠勇在正史里写得明明白白。
曹魏:撑起半边天的"治世能臣"
曹操能统一北方,不光靠郭嘉、荀彧这些明星谋士,更靠张既这样的"治世BUG"。这位在《演义》里查无此人的狠角色,治理雍凉二州十余年,政绩堪称三国第一梯队。曹操征荆州前,是他设计把马腾骗入朝为官,解除了关中隐患;马超叛乱后,又是他招抚流民、恢复生产,让残破的关中重归安定。

曹丕曾直言"非既莫能安凉州",这话一点不夸张。张既任凉州刺史时,降苏衡、平麹光,把叛乱的胡人收拾得服服帖帖,还选拔出杨阜、胡遵等一批名臣。更厉害的是,他建议曹操迁徙汉中百姓充实三辅,又把五万氐人迁到扶风定居,从根本上削弱了刘备的发展基础,这种深谋远虑比战场厮杀更见功力。
曹操早期还有位顶级谋士戏志才,比郭嘉更早得到荀彧推荐。史书说曹操对他"甚器之",可惜英年早逝,曹操后来还特地让荀彧再推荐人才,这才有了郭嘉出山。要是戏志才活着,曹魏的谋士天团恐怕还要再上一个档次。
东吴:被低估的"开疆功臣"
东吴的吕岱绝对是被《演义》埋没的传奇,全书只在孙权托孤时提了下名字,可正史里他是平定交州的大功臣。士燮死后儿子想自立为王,吕岱兵不血刃就平定叛乱,把交州纳入东吴版图。更牛的是,他还派人出使东南亚,让多个国家向吴国进贡,堪称三国版"郑和"。这位大佬活到96岁,官至大司马,活成了三国最长寿的高官。

还有"山越克星"贺齐,孙策时期就开始平叛,在林历山之战中,他走小路绕后,一仗歼灭七千多山越兵。合肥之战时,徐盛的牙旗被敌军夺走,是贺齐带兵抢回来稳住军心;曹休伐吴时,又是他率军垫后,保住了溃败的吴军。这样的战场救火队员,居然在《演义》里没露几次脸。

这些没登上《演义》舞台的人物,其实都是三国历史的重要拼图。罗贯中为了突出主线剧情,不得不删减这些"支线大佬",但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真实的三国更加波澜壮阔。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三国这段历史被后人广为流传,只因这些历史人物个个传奇,都不平凡!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