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总说少看手机,可你睡前一直在刷视频”“爸爸,你让我别发脾气,你上次找不到钥匙还摔杯子”——孩子的话像一面镜子,照出很多家长“说教式教育”的漏洞。这10年带娃我最深的体会是:教育从不是“我说你听”,而是“我做你看”,你的每一个举动,都在悄悄塑造孩子的模样。
以前我总盯着女儿的“坏习惯”:写作业磨蹭、不爱看书、东西随手丢。我每天催她“快点写”“多读书”“把玩具收好”,可她要么左耳进右耳出,要么反驳我“妈妈也把衣服堆在沙发上”“爸爸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看球赛,也不看书”。
直到有次我在厨房收拾,随手把擦手巾叠好放回挂钩,转头发现3岁的儿子跟着把自己的小毛巾叠得整整齐齐;我坚持每天睡前读半小时书,没过多久,女儿居然主动把漫画书换成了故事书,说“妈妈读的书好像很好看”。我才突然明白:孩子不会听你说什么,只会看你做什么。
身边有个朋友的例子更让我触动。她老公爱抽烟,每次都躲在阳台,却总教育儿子“吸烟有害健康”。有天儿子拿着玩具香烟,模仿爸爸的样子夹在手指间,说“爸爸这样很酷”,朋友老公当场愣住,第二天就开始戒烟。现在他每天下班陪儿子打球、周末一起爬山,儿子不仅再也没模仿过吸烟的动作,还会主动提醒爷爷“少抽烟对身体好”。
还有些家长总抱怨孩子“没耐心”“爱撒谎”,却没发现自己陪孩子搭积木时频频看表,承诺带孩子去公园又临时反悔;要求孩子“懂礼貌”,却对服务员颐指气使、跟家人说话时大呼小叫。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纸上画暴躁,他不会长出温柔;你画敷衍,他也学不会认真。
其实“以身作则”从不是要家长做完美的人,而是要带着孩子一起“变好”。你想让孩子爱运动,不用天天说教,周末带他去操场跑两圈、去公园骑骑车就够了;你想让孩子诚实守信,自己答应孩子的事尽量做到,偶尔没做到时认真道歉,孩子自然会明白“说到做到”的意义;你想让孩子学会尊重,对家里的长辈多些耐心、对服务人员说句“谢谢”,孩子会悄悄把这份善意记在心里。
教育孩子就像种一棵树,你想让它长得直,自己先要站稳;你想让它开花结果,自己先要浇灌施肥。别总期待孩子“突然变好”,先从改变自己的小习惯开始:放下手机多陪孩子聊聊天,控制脾气少发一次火,答应的事尽力做到。当你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孩子自会朝着光的方向,慢慢长成让你惊喜的模样。
你平时会特意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吗?如果有“以身作则”的小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更多家长一点启发。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